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期通常在初次感染后2-4周,有发热、咽痛等症状;无症状期持续6-8年,体内病毒持续复制,不同生活方式者无症状期时长有别;艾滋病期有严重免疫缺陷相关症状(发热、腹泻、体重下降等)和各种机会性感染症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黏膜等方面的相应症状),不同年龄、基础病史、生活方式的感染者症状表现有差异。
无症状期症状
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在这个阶段,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看起来和健康人一样。但体内的HIV病毒仍在持续复制,免疫系统在不断受到攻击,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不同生活方式的感染者,比如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熬夜、吸烟饮酒的人,可能免疫功能下降相对更快,无症状期可能会相对较短;而生活方式较为健康、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的人,无症状期可能会稍长一些。
艾滋病期症状
严重的免疫缺陷相关症状:
发热:体温持续38℃以上,持续时间较长,可超过1个月。这是由于免疫系统极度受损,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反复出现感染导致发热持续存在。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感染者,比如本身有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热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
腹泻:频繁腹泻,每天数次甚至十余次,大便多为稀水样便。长期腹泻会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影响感染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儿童感染者如果出现严重腹泻,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
体重下降:在3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这是因为机体代谢紊乱以及营养吸收障碍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年龄较小的儿童体重下降可能会明显影响身高、智力等方面的发育。
各种机会性感染症状:
呼吸系统:可能出现肺孢子菌肺炎,表现为发热、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等。肺孢子菌肺炎在艾滋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的感染者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呼吸急促等表现更为明显。
消化系统:白色念珠菌感染可引起口腔炎、食管炎,出现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口腔黏膜白斑等;也可能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肠炎,导致严重的腹泻、腹痛等。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病史的感染者,机会性感染可能会使病情更加复杂。
神经系统:可能出现艾滋病痴呆综合征,表现为认知障碍、运动障碍、行为异常等;还可能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等,出现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会严重影响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对不同年龄的感染者的影响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影响智力和运动发育。
皮肤黏膜:可能出现带状疱疹、尖锐湿疣、口腔毛状黏膜白斑等。皮肤黏膜的病变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是感染传播的途径之一,不同生活方式的感染者由于自身免疫等状况不同,皮肤黏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