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有心悸、气短、乏力、头晕或黑矇等常见症状,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并发心衰,儿童少见但可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女性围绝经期患该病症状可能被误判;有基础病史人群患病症状更明显且易诱发严重并发症,长期大量饮酒吸烟人群患病后症状更严重,规律运动健康饮食人群患病风险低且症状相对较轻。
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跳动紊乱、心慌,这种情况在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往往会更明显。例如,一位50岁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心房颤动患者,在爬楼梯后会明显感觉心跳加快且不规律,出现心悸症状。
气短
在轻度活动甚至休息时都可能感到呼吸急促。比如,一位65岁女性心房颤动患者,平时散步几百米就会觉得气不够用,需要停下来休息。这是因为心房颤动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影响了肺部的气体交换。
乏力
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像一些从事轻体力劳动的心房颤动患者,原本能轻松完成的工作,现在却容易感到疲惫。
头晕或黑矇
由于心房颤动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可能会出现头晕甚至眼前发黑的情况。例如,一位70岁有高血压病史的心房颤动患者,在站立时突然出现头晕,差点摔倒。
不同人群心房颤动症状的特点
老年人
老年人患心房颤动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对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的耐受性更差。比如一位80岁的老年人,可能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加重,而心悸等典型症状可能不突出。
儿童
儿童心房颤动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喂养困难等。这是因为儿童心脏功能相对较弱,心房颤动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更易通过非典型症状体现出来。例如,一个2岁的儿童患心房颤动后,家长发现孩子比平时更爱哭闹,吃奶时也不如以往顺利。
女性
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患心房颤动时,症状可能与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有时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更年期综合征等其他问题。比如一位45岁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心房颤动患者,可能除了心悸、乏力外,还会有情绪波动大等表现,容易被忽视或误判。
心房颤动症状与病史、生活方式的关系
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心房颤动的症状可能会更明显且更易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例如,有冠心病病史的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加重的风险更高,可能心悸等症状伴随胸痛等表现。而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心房颤动症状可能加重。
生活方式影响
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的人患心房颤动的风险较高,且在患病后症状可能更严重。比如长期每日吸烟超过20支且大量饮酒的人,发生心房颤动时心悸等症状可能更频繁,气短等表现也会更明显。而规律运动、健康饮食的人患心房颤动相对风险低,即使患病症状可能相对较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