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高胆固醇血症是重要危险因素)、心肌病(扩张型与遗传、感染等有关,肥厚型与遗传相关)、心律失常(多种因素可致);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与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有关)、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与高血压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老年人、绝经后女性及有家族病史人群是特殊风险人群,需加强相关检查与健康管理。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研究表明,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例如,有长期高脂饮食且缺乏运动的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扩张型心肌病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等因素有关,患者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可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肥厚型心肌病多与遗传因素相关,以心肌肥厚为特征,可引起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症状,在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中需高度警惕。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等。例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传导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长期精神压力大、大量饮酒或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等也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主要包括脑梗死,其病因多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此外,心源性栓塞也是常见原因,如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内形成的血栓脱落,随血液流至脑部血管造成栓塞。例如,患有心房颤动且未规范抗凝治疗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
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通常是由于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出血所致,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使脑血管承受过高压力,容易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动脉瘤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动脉壁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能是诱发动脉瘤破裂的因素。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更高,需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脂、血糖、脑部影像学检查等。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会增加,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家族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更要加强健康管理,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期体检、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