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是拔牙后常见并发症,2-3天出现剧烈疼痛等表现,治疗包括清创、填塞药物、全身用抗生素,预防要注意拔牙后护理和减少创伤,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干槽症的治疗措施
1.清创处理:
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清创。用3%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冲洗拔牙创,去除腐败坏死物质,直至创口清洁、有新鲜血液渗出。这一步的原理是通过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清除创口内的感染物质,创造有利于愈合的环境。
2.填塞药物:
清创后可在创口内填塞碘仿纱条等药物。碘仿纱条具有防腐、杀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引起过度疼痛和不适,因为儿童的耐受力相对较差。对于成年患者,也要安抚其情绪,使其配合治疗。
3.全身应用抗生素:
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例如对于有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拔牙后发生干槽症的概率相对较高,更需要重视抗生素的应用,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过敏史等,不过这里仅提及使用抗生素这一治疗手段。
干槽症的预防要点
1.拔牙后护理:
拔牙后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防止血凝块脱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监督其遵守这一护理要求,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自觉做到,家长需向儿童解释原因,如防止血凝块脱落导致干槽症。
避免用拔牙侧咀嚼食物,进食宜选择温软的食物。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注意这一点,儿童应避免食用过硬、过热、过冷的食物,防止刺激拔牙创口。
2.减少创伤:
医生在拔牙操作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创伤,如规范拔牙器械的使用、准确把握拔牙的力度和角度等。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拔牙时要更加谨慎操作,因为这类患者本身身体状况特殊,创伤过大可能增加干槽症的发生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拔牙后发生干槽症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拔牙后的创口情况,如发现儿童拔牙后哭闹不止、创口有异常异味等情况,要及时带儿童就医。儿童的口腔卫生意识较差,家长要帮助儿童保持口腔清洁,但要注意方法和力度,避免损伤创口。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伴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增加干槽症的发生风险以及影响创口的愈合。老年患者拔牙后要更加严格遵循医嘱,如按时复诊、注意口腔护理等。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利于创口的愈合。
3.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拔牙后发生干槽症的情况相对较少,但由于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在治疗干槽症时要特别谨慎。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清创等操作要轻柔,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医生在治疗前要详细询问妊娠期女性的情况,综合评估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