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是鞘膜腔内液体超量形成囊肿,分为睾丸、精索、交通性鞘膜积液,成因各有不同,临床表现为阴囊等部位囊性肿块,诊断靠体格检查和超声,治疗有观察等待、手术,婴儿和成人治疗及注意事项不同。
一、鞘膜积液的定义
鞘膜积液是指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鞘膜是包裹睾丸和精索的一层膜性结构,分为脏层和壁层,正常情况下鞘膜腔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二、鞘膜积液的分类及成因
(一)睾丸鞘膜积液
1.成因:多因鞘膜本身发生病变,如炎症、外伤等,导致鞘膜分泌和吸收功能失衡,液体分泌过多或吸收减少,从而积聚形成积液。婴儿型睾丸鞘膜积液可能与鞘状突未闭合且与腹腔、睾丸鞘膜腔相通有关,液体经未闭合的鞘状突流入睾丸鞘膜腔。
2.年龄因素影响:新生儿期睾丸鞘膜积液有一定比例可自行吸收,随着年龄增长,若仍未吸收则需关注。儿童及成人睾丸鞘膜积液多由后天因素如炎症等引起。
(二)精索鞘膜积液
1.成因:是由于精索部位的鞘状突两端闭合,而中间的精索鞘膜囊未闭合且有积液,形成局限性囊性积液,与腹腔和睾丸鞘膜腔不相通。
2.生活方式影响:一般无明显特定生活方式相关诱因,但局部外伤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三)交通性鞘膜积液
1.成因:鞘状突未完全闭合,腹腔内液体可经未闭合的鞘状突流入鞘膜腔,形成与腹腔相通的鞘膜积液,站立时积液增多,平卧后积液可减少或消失。
2.病史影响:有先天性鞘状突发育异常病史的人群更易患交通性鞘膜积液。
三、鞘膜积液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阴囊或腹股沟区囊性肿块,大小不一。交通性鞘膜积液可在平卧时缩小或消失,站立时又增大。一般无明显疼痛,但若积液较大可能有坠胀感。
2.年龄差异表现:婴儿期鞘膜积液若量少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较大积液可能使阴囊明显增大;成人鞘膜积液可因积液量不同出现相应的局部不适表现,且不同分类的鞘膜积液在症状上有上述不同特点。
四、鞘膜积液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初步判断阴囊或腹股沟区肿块的性质,交通性鞘膜积液可通过挤压肿块观察其大小变化来辅助诊断。
2.超声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清晰显示鞘膜腔内积液情况,明确鞘膜积液的类型,区分是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还是交通性鞘膜积液,还能排除其他阴囊内病变。
五、鞘膜积液的治疗
1.观察等待:婴儿型睾丸鞘膜积液有自行吸收的可能,6个月内的婴儿可先观察,定期复查,部分可自行消退。
2.手术治疗:对于积液量大、保守治疗无效或成人的鞘膜积液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鞘膜翻转术等,通过手术改变鞘膜的结构,使积液不再积聚。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观察期间要注意保持阴囊部位清洁,避免过度哭闹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腹压增加可能影响鞘膜积液的吸收或加重病情。
成人:手术前要积极配合医生完善相关检查,了解身体状况,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适当休息,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