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有常见前兆表现,包括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头晕或晕厥等,不同人群前兆特点有差异,老年人前兆可能不典型,中青年较突出,有基础心脏疾病人群与基础疾病进展相关,发现前兆后应立即休息并及时就医。
胸痛:胸部疼痛是常见前兆之一。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压榨性、闷痛等,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左臂等部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时容易引发胸痛,当胸痛频繁发作且程度较以往加重、持续时间延长时,可能是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信号。比如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转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胸痛发作更频繁、程度更剧烈,就需高度关注。
呼吸困难:在活动时或静息状态下出现呼吸困难,可能是心脏功能受损的表现。心脏性猝死前,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部淤血,引起呼吸困难。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心脏性猝死。老年人本身心肺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加重,要考虑心脏方面的问题。
头晕或晕厥:脑部供血不足可导致头晕甚至晕厥。心脏性猝死前,心脏输出量骤减,无法满足脑部血液供应,就会出现此类症状。像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跳动节律异常,心输出量降低,容易发生头晕、晕厥,这是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征兆。对于有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人群,如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更易出现晕厥等前兆表现。
不同人群心脏性猝死前兆的特点差异
老年人:老年人心脏性猝死前兆可能不典型,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可能更易出现疲劳、倦怠等非特异性表现。因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如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脏问题容易被其他疾病症状掩盖。例如一位70岁有高血压病史的老人,近期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同时伴有轻微胸痛,就需要警惕心脏性猝死风险,应及时就医检查心脏情况。
中青年:中青年心脏性猝死前兆可能相对较突出,由于中青年基础疾病相对较少,一旦出现明显的心悸、胸痛等症状往往更易察觉。比如一位35岁的健身爱好者,运动后出现严重心悸且持续不缓解,这可能是潜在心脏疾病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前兆,因为中青年可能存在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情况而未被发现。
有基础心脏疾病人群:如冠心病患者,其心脏性猝死前兆可能与基础疾病的进展相关,胸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是常见表现;心肌病患者可能在原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基础上进一步加重,出现不能平卧等更严重的呼吸困难表现,这些都是心脏性猝死风险升高的信号。
发现前兆后的应对建议
立即休息:无论出现哪种前兆表现,首先应立即停止当前正在进行的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尽量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及时就医:尽快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等问题,心脏超声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等。对于有心脏性猝死前兆的患者,及时就医是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例如出现胸痛伴心悸的患者,应在家人陪同下尽快到急诊科就诊,进行全面的心脏相关检查。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更要重视,及时就医能争取到更好的救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