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的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右心导管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等。临床表现因年龄而异,需询问病史;血液检查可了解全身状况及心功能;胸部X线有提示意义,超声心动图是筛查重要方法;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心肺运动试验可评估运动耐力和心肺功能储备。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
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差异,儿童肺动脉高压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活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成人则常见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乏力、晕厥、胸痛、咯血等表现。例如,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多在20-40岁发病,女性相对多见,早期可能仅在剧烈活动时出现气短,逐渐发展为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病史方面,需询问患者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史、结缔组织病史(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史等,这些病史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自身抗体等。血常规可了解有无贫血等情况,生化检查能评估肝肾功能等全身状况,自身抗体检测对于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如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可能出现抗着丝点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
脑钠肽(BNP)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提示心功能受损,对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一般来说,NT-proBNP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重,预后可能越差。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
可发现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扩张、外周肺血管纹理纤细等表现,提示肺动脉高压,但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例如,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胸部X线可能显示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野外带血管纹理减少。
2.超声心动图
是筛查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通过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来评估肺动脉压力,一般认为RVSP≥40mmHg提示肺动脉高压。还可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如有无先天性心脏病的解剖结构异常、右心室大小和功能等情况。例如,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超声心动图可明确心脏畸形的类型和程度。
四、右心导管检查
1.金标准检查
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它可以直接测量肺动脉压力、右心房压力、右心室压力等,同时还能进行心排血量测定,计算肺血管阻力等指标。正常肺动脉平均压(mPAP)≤25mmHg,肺血管阻力(PVR)≤3Wood单位。当mPAP>25mmHg,且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5mmHg时,可诊断为肺动脉高压。不同病因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检查表现有所不同,如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通常表现为mPAP升高,PVR升高,而心排血量可能正常或降低。
五、心肺运动试验
1.评估运动耐力
可以检测患者在运动时的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心肺功能储备情况。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可发现患者运动时氧摄取量下降,无氧阈值降低等情况,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例如,病情较重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心肺运动试验中可能很快出现氧饱和度下降、运动耐力明显降低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