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疼痛特点、伴随症状、诱发因素及不同人群表现差异来区分胸痛与心脏痛,胸痛范围宽泛、性质多样,部分与呼吸等相关,伴随胸壁压痛等,外伤等可诱发;心脏痛多在胸骨后等典型部位,呈压榨等性质,常伴心慌等,体力活动等易诱发,不同人群表现有别,需及时鉴别检查。
胸痛:胸痛的范围较宽泛,可能是胸部表面皮肤的疼痛,也可能是内部深层组织的疼痛。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胀痛、隐痛等。比如肋软骨炎引起的胸痛,多为刺痛,疼痛部位较局限,有时可能在胸部的某一局部区域,且疼痛程度相对较固定,与呼吸、运动等不一定有严格的必然关联,有时候在休息状态下也可能出现。而胸膜炎导致的胸痛,疼痛往往与呼吸运动相关,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会加重,疼痛部位随着炎症累及的胸膜范围而有所不同。
心脏痛:心脏痛大多为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一般持续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例如,冠心病患者发作心绞痛时,就会有这样典型的部位和性质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典型的心脏痛可能表现不典型,比如有些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
伴随症状方面
胸痛:如果是胸壁肌肉劳损引起的胸痛,可能伴随局部胸壁的压痛,在按压相应部位时疼痛明显加剧,而一般没有心慌、胸闷等心脏方面的伴随症状。如果是肺部疾病如肺炎导致的胸痛,除了胸痛外,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咳嗽时胸痛可能会加重,发热多是感染性发热,体温可升高。
心脏痛:心脏痛常伴有一些心脏相关的伴随症状,比如心慌、心悸,患者能感觉到心跳加快、不齐等;胸闷,感觉胸部有压迫感;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等。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了胸痛剧烈、持续时间长外,还可能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都是心脏缺血坏死等严重情况的伴随表现。
诱发因素方面
胸痛:胸壁外伤引起的胸痛,往往有明确的胸部外伤史,如撞击、摔倒等,在受伤部位会有明显的疼痛,活动受伤部位时疼痛加重。胸膜炎引起的胸痛可能在劳累、着凉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诱发,因为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胸膜的炎症反应加重。
心脏痛:心脏痛常见的诱发因素有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比如冠心病患者在快步走、爬坡、情绪激动(如生气、紧张)时,心脏负荷增加,容易诱发心绞痛;饱食后胃肠需要更多血液供应,也可能相对减少心脏的血液供应,从而诱发心脏痛;在寒冷环境中,血管收缩,也可能增加心脏的供血负担,引发心脏痛。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胸痛和心脏痛的表现上可能会有差异。例如,老年人群由于血管老化等原因,心脏痛的不典型表现可能更多见;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心脏痛的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长期吸烟、酗酒、肥胖的人群,患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风险较高,相对更容易出现心脏痛相关表现;有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无论是胸痛还是心脏痛都需要更加警惕,因为这类人群发生心脏问题的概率相对更高,需要更及时准确地鉴别胸痛和心脏痛,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