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供血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栓塞和心肌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因动脉壁内膜下脂质沉积致管腔狭窄;冠状动脉痉挛是平滑肌受刺激收缩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栓塞是栓子阻塞血管致供血中断;心肌桥是心肌纤维覆盖冠状动脉致收缩时压迫血管使供血减少。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性别、饮食、吸烟、高血压等相关;冠状动脉痉挛与年轻人群劳累紧张、女性特殊时期、长期吸烟等相关;冠状动脉栓塞与有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的心衰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情控制不佳者相关;心肌桥在一些人群中因压迫程度等因素可致心肌供血不足。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发病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最常见的原因。动脉壁内膜下脂质沉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随着斑块的不断增大,会进一步阻碍血液在冠状动脉中的流动,导致心肌供血量减少。例如,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病理观察发现,在有心肌供血不足症状的患者中,相当比例的人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且病变程度与心肌供血不足的严重程度往往呈正相关。
2.相关因素: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容易发生退行性变化,脂质更易沉积。男性相较于女性在一定年龄段(如中年以后)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男性的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长期高脂饮食会使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增加脂质在动脉壁沉积的风险;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粥样斑块形成;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大,损伤血管内膜,利于粥样斑块附着生长。
二、冠状动脉痉挛
1.发病机制: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各种因素刺激冠状动脉平滑肌,导致其突然收缩,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瞬间,心肌的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比如,寒冷刺激、大量吸烟、某些神经体液因素等都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心肌缺血发作,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可以发现痉挛发作时冠状动脉管径的明显变化。
2.相关因素:年轻人群中可能因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等因素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相对较多。女性在月经周期变化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影响血管平滑肌功能而增加痉挛风险。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其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三.其他原因
1.冠状动脉栓塞:
发病机制:冠状动脉内出现栓子阻塞血管,会使相应区域心肌供血中断。栓子来源可以是心内的附壁血栓(如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时心房内形成的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碎片等。例如,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房收缩功能异常,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冠状动脉时,就可能造成冠状动脉栓塞,引起局部心肌供血不足。
相关因素患有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的心衰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栓塞风险较高。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且病情控制不佳者也易出现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导致栓塞发生进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
2.心肌桥
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行走于心外膜下的结缔组织中,如果某一段冠状动脉被心肌纤维覆盖,这部分心肌称为心肌桥,当心脏收缩时,心肌桥会压迫其下方的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减少;心脏舒张时,压迫解除供血恢复。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可发现心肌桥的存在及其对冠状动脉血流影响的情况。
相关因素一般人群都可能存在心肌桥,但在一些有心肌桥的人群中,可能因心肌桥压迫程度不同而出现心肌供血不足症状。一些因剧烈运动等导致心肌收缩加强时,心肌桥对冠状动脉压迫加重,更易引发心肌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