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发作表现包括典型(胸骨体上段或中段后,可放射至肩、臂等)和不典型(部位不固定)疼痛部位,压迫、发闷等常见性质及个体差异的疼痛性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发作诱因,3-5分钟一般持续时间,休息或药物缓解方式,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心血管病史者易复发,女性更年期前后有特点。
疼痛部位
典型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例如,很多患者会感觉左侧胸部有压榨样、闷痛等不适,然后可能放射到左侧手臂。
不典型部位:部分患者疼痛部位可不典型,如有的患者可能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还有的患者疼痛可放射至牙齿、颈部等部位,这些不典型表现容易造成诊断的混淆,需要医生仔细鉴别。
疼痛性质
常见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例如,患者可能感觉胸部有重物压着,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不同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可能有所不同,有的患者疼痛感觉相对较轻微,只是胸部有闷胀感;而有的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呈明显的压榨性剧痛。一般来说,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在疼痛性质的感受上可能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女性患者有时心绞痛发作时的疼痛可能更不典型,需要特别注意。
发作诱因
体力活动:在进行体力劳动,如快走、爬楼梯、搬运重物等情况下,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诱发心绞痛。例如,一位平时能轻松爬三层楼的人,在快步行走一段路后出现胸痛不适,就可能是体力活动诱发了心绞痛。
情绪激动:当人处于愤怒、焦虑、过度兴奋等强烈情绪状态时,体内会分泌一些激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心绞痛。比如,在和人激烈争吵后出现胸痛发作。
寒冷刺激: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血管会收缩,冠状动脉供血减少,也可能诱发心绞痛。例如,在冬季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时。
饱食:进食大量食物后,胃肠道需要消化食物,血液会更多地集中到胃肠道,导致心肌供血相对不足,尤其是进食过饱、进食高脂食物后,更容易诱发心绞痛。
发作持续时间
一般时长: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多为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如果疼痛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要警惕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等更严重的情况。例如,多数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3-5分钟,通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可缓解。
缓解方式
休息:发作时立即停止原来的活动,休息片刻后,心绞痛症状通常可以缓解。例如,患者在行走中出现心绞痛,停下站立或坐下休息几分钟后,胸痛等不适逐渐减轻。
药物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一般在几分钟内可缓解心绞痛症状。这是因为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但需要注意,硝酸甘油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有一些禁忌证等情况需要考虑。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心绞痛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心绞痛发作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儿童发生心绞痛的情况非常罕见,但如果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出现胸痛等不适,也需要考虑到心绞痛的可能。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本身存在冠状动脉的问题,更容易再次发作心绞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加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心绞痛的发作可能也有其特点,需要医生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