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是膀胱内尿液无法正常排出致潴留的病理状态,分急慢性,核心机制为膀胱出口梗阻或神经肌肉控制异常,病因包括机械性梗阻(前列腺疾病、尿道狭窄、膀胱结石、盆腔肿瘤)、神经源性(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性(抗胆碱能药、α受体激动剂等),特殊人群(老年男性、产后女性等)有不同风险与注意事项,生活方式因素(饮水不足、憋尿等)也会引发尿潴留。
一、尿潴留的定义与核心机制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尿液无法正常排出,导致尿液潴留于膀胱内的病理状态,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其核心机制为膀胱出口梗阻或神经肌肉控制异常,导致排尿反射无法有效触发或尿液排出受阻。
二、机械性梗阻相关病因
1.前列腺疾病
1.1.良性前列腺增生:50岁以上男性常见病因,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压迫尿道,导致尿道狭窄。研究显示,60岁以上男性中约50%存在前列腺增生,其中20%~30%可发展为尿潴留。
1.2.前列腺癌:肿瘤直接侵犯尿道或膀胱颈,导致机械性梗阻。前列腺癌患者中约10%~15%以急性尿潴留为首发症状。
2.尿道狭窄
2.1.感染性狭窄:淋球菌、衣原体等感染后尿道瘢痕形成,导致管腔狭窄。
2.2.外伤性狭窄:尿道骑跨伤、骨盆骨折等直接损伤尿道,愈合后形成瘢痕。
2.3.医源性狭窄:经尿道手术(如前列腺电切术)、导尿管长期留置等操作导致的尿道损伤。
3.膀胱结石
结石卡顿于膀胱颈或尿道内口,直接阻塞尿液排出。膀胱结石患者中约30%可出现急性尿潴留,尤其以老年男性多见。
4.盆腔肿瘤
子宫颈癌、直肠癌等盆腔肿瘤压迫尿道或膀胱颈,导致尿液排出受阻。研究显示,晚期盆腔肿瘤患者中约20%可出现尿潴留。
三、神经源性病因
1.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1.1.脑卒中:脑出血或脑梗死导致大脑皮质排尿中枢受损,影响排尿反射。
1.2.脊髓损伤:胸腰段脊髓损伤可阻断膀胱神经传导,导致膀胱逼尿肌无收缩或尿道括约肌痉挛。
1.3.多发性硬化症:脱髓鞘病变累及脊髓排尿中枢,导致神经传导异常。
2.周围神经病变
2.1.糖尿病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导致周围神经轴突变性,影响膀胱感觉与运动神经。糖尿病患者中约30%~50%存在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
2.2.盆腔手术损伤:子宫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等操作可能损伤盆腔神经,导致神经源性膀胱。
四、药物性病因
1.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东莨菪碱等通过阻断M受体,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导致排尿困难。
2.α受体激动剂:伪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通过收缩尿道平滑肌,加重尿道梗阻。
3.镇静催眠药:苯二氮类药物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降低排尿反射敏感性。
4.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可影响膀胱神经传导,导致尿潴留。
五、特殊人群风险与注意事项
1.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风险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60岁以上男性需定期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及直肠指诊。
2.产后女性: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损伤可能导致神经源性膀胱,产后42天需评估膀胱功能。
3.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加速神经病变进展,需定期筛查膀胱功能障碍。
4.长期卧床患者:活动减少导致膀胱肌肉萎缩,需定时协助排尿,避免尿液潴留。
5.儿童:先天性尿道畸形(如后尿道瓣膜)是儿童尿潴留的常见原因,需通过超声或膀胱造影确诊。
六、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1.饮水不足:每日饮水量<1500ml可导致尿液浓缩,增加结石形成风险。
2.憋尿习惯:长期憋尿可导致膀胱逼尿肌过度扩张,功能受损。
3.便秘:直肠内粪便堆积可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
4.酒精摄入:酒精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导致尿量增加,同时麻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排尿反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