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牙龈炎致局部刺激引发、牙周炎是牙龈炎发展且有多种表现、血液系统疾病影响凝血功能、全身性疾病在口腔的体现、药物影响凝血或致牙龈增生、激素变化致青春期龈炎和妊娠期龈炎,各因素对应不同人群特点。
一、牙龈炎导致的牙龈出血
成因: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会引发牙龈的慢性炎症,牙龈组织变得脆弱,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血。例如,一项研究发现,约70%-80%的牙龈出血患者是由于牙龈炎引起,牙菌斑中的细菌产生有害物质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不爱刷牙、口腔卫生差的人群更易出现。儿童若口腔清洁不到位,也可能因牙龈炎出现牙龈出血;成年人长期不注重口腔卫生,患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的概率增加;老年人由于口腔自洁能力下降等因素,也容易受牙龈炎影响出现牙龈出血。
二、牙周炎引起的牙龈出血
成因:牙周炎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除了局部刺激因素外,还涉及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病理改变,牙龈出血是常见症状之一,往往还伴有牙龈红肿、牙周袋溢脓、牙齿松动等表现。有研究指出,牙周炎患者中牙龈出血的比例较高,且病情越重,出血情况可能越明显。
人群特点: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牙周炎导致牙龈出血,但年轻人若口腔卫生不良、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患上牙周炎出现牙龈出血。吸烟会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长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牙周炎及牙龈出血的几率更高。
三、血液系统疾病相关的牙龈出血
成因: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牙龈自发性出血。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受到影响,牙龈容易出血,且出血不易止住;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细胞异常增生影响正常的凝血功能,也会出现牙龈出血症状。
人群特点: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牙龈出血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儿童患白血病时可能出现牙龈出血,同时伴有发热、贫血、皮肤瘀斑等症状;成年人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牙龈出血可能是首发症状之一,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进行血液检查以明确病因。
四、全身性疾病在口腔的表现导致的牙龈出血
成因:像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易引发牙龈炎症,导致牙龈出血。另外,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也会出现牙龈出血等凝血功能异常的表现。
人群特点:糖尿病患者中,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者更易出现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肝硬化患者多有长期肝病病史,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牙龈出血,需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疾病状况进行诊治。
五、药物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成因:某些药物如抗凝血药(华法林等)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导致牙龈出血。还有些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可能引起牙龈增生,进而导致牙龈容易出血。
人群特点:正在服用相关药物的人群需要留意是否出现牙龈出血症状。比如长期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并关注口腔牙龈出血情况;服用硝苯地平降压的患者,若出现牙龈增生出血,需在医生评估下考虑调整用药。
六、激素变化导致的牙龈出血
成因:青春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易出现牙龈炎症和出血,即青春期龈炎;妊娠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也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牙龈容易出血,称为妊娠期龈炎。
人群特点:青春期少年和妊娠期女性是高发人群。青春期少年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预防青春期龈炎导致的牙龈出血;妊娠期女性要加强口腔护理,因为妊娠期龈炎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影响孕妇和胎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