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前期症状多样且个体差异大,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乏力;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消化道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皮肤黏膜症状如皮疹、口腔黏膜病变;还有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不能仅依症状诊断艾滋病,有高危暴露史需及时做HIV抗体检测等明确是否感染。
一、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长期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这是因为HIV在体内引发免疫反应,刺激机体产生发热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相对脆弱,发热可能会对身体代谢等多方面产生影响,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女性在艾滋病前期出现发热时,要考虑到自身生理周期等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可能会使发热情况有所不同。
盗汗:夜间睡眠时出汗较多,醒来后汗止。这是由于HIV感染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盗汗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脱水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或体质较弱的人群影响更为明显。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HIV在体内复制,消耗机体能量,同时免疫功能受损导致身体整体状态不佳。例如从事体力劳动或需要较多精力工作的人群,在艾滋病前期出现乏力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呼吸道症状
咳嗽:可为轻咳或顽固性干咳,持续时间较长。HIV感染后累及呼吸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咳嗽。儿童由于呼吸道黏膜娇嫩,咳嗽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和睡眠等;吸烟者在感染HIV后出现咳嗽,可能会因为吸烟对呼吸道的损伤而使咳嗽症状加重,且不利于呼吸道的修复。
咳痰:可能咳出少量白色黏液痰,若合并细菌感染则可能咳出脓性痰。这是呼吸道炎症导致分泌物增多的表现,咳痰情况的变化可以反映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如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要进一步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消化道症状
腹泻:较为常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稀便,每日数次不等,可持续1个月以上。腹泻会导致患者营养吸收障碍,引起体重下降等问题。对于儿童来说,腹泻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胃溃疡等,艾滋病前期出现腹泻可能会加重胃肠道黏膜的损伤。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甚至呕吐的症状。这与HIV感染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可能合并的机会性感染等有关。恶心、呕吐会影响患者的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需要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支持措施。
四、皮肤黏膜症状
皮疹:可表现为多种形态,如斑丘疹、荨麻疹等,颜色可红可暗,分布部位不固定。皮疹的出现是HIV感染后免疫失调导致的皮肤表现之一。不同人群由于皮肤状态、过敏史等不同,皮疹的表现和严重程度会有差异,例如过敏体质的人可能皮疹反应更为明显。
口腔黏膜病变:常见的有口腔念珠菌感染,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不易擦去,擦去后可见潮红糜烂面。这是因为HIV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到念珠菌等机会致病菌的感染。口腔黏膜病变会影响患者的进食和口腔舒适感,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因为口腔疼痛而拒绝进食,影响生长发育。
五、淋巴结肿大
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较为常见,淋巴结质地一般较软,可活动,无明显疼痛。这是机体免疫反应的表现,淋巴结内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在对抗HIV的过程中增生导致肿大。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淋巴结相对更娇嫩,肿大时需谨慎评估其原因;老年人由于本身免疫功能有所下降,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更复杂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排查。
艾滋病前期症状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不特异性,不能仅依靠症状来诊断艾滋病,若有高危暴露史等情况,应及时进行HIV抗体检测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感染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