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心绞痛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原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痉挛及其他如严重贫血、甲亢等。发作时需休息、用硝酸酯类药物,缓解期要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或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症状不典型、用药需谨慎,女性发作症状有特点且治疗需权衡激素影响,儿童青少年少见但要防先天性异常及不良生活习惯。
一、突然心绞痛的引起原因
突然心绞痛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常见的引起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减少。例如,随着年龄增长、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影响,血管内皮受损,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逐渐阻塞冠状动脉。对于有长期高脂饮食、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绞痛。
冠状动脉痉挛:某些因素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如吸烟、大量饮酒、情绪激动等。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刺激血管收缩,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供血突然减少而出现心绞痛。年轻人群中若有长期吸烟、情绪易激动等情况,需警惕因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
其他因素:严重贫血、甲亢等疾病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也可引发心绞痛。比如严重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心肌缺氧,易出现心绞痛;老年甲亢患者,基础代谢率增高,心肌耗氧增加,若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就可能引发心绞痛。
二、突然心绞痛的治疗
发作时的治疗
休息:立即停止活动,一般患者在休息后症状可逐渐缓解。例如正在进行运动的人,停下运动休息片刻,心绞痛往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药物治疗: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迅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但需注意,硝酸甘油可能会引起头痛、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对于青光眼患者等需谨慎使用。
缓解期的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有研究表明戒烟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如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药物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可防止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减少心肌梗死等事件发生;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如高血压患者可使用降压药物,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以减少对冠状动脉的进一步损伤。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可考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例如,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影响心肌供血时,可能需要进行PCI置入支架来开通血管,改善心肌供血。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敏锐,心绞痛发作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胸闷、气短等,容易被忽视。所以老年人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同时,老年人用药需更加谨慎,在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时要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用药后应尽量平卧,防止血压过低。
女性: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心绞痛的发生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女性心绞痛发作时可能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且在治疗时需考虑激素替代治疗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要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用药。
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突然心绞痛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等原因引起。若出现类似症状,需详细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在生活方式上,要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作息、适当运动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