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下腹痛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生理性因素包括假性宫缩(子宫肌肉敏感性增加致不规则收缩,休息可缓解)、胎儿入盆(36周左右胎儿头部入骨盆,有坠胀隐痛等症状)、子宫增大(子宫圆韧带被牵拉,体位变动时疼痛,卧床可缓解);病理性因素有早产(2837周有规律腹痛伴流血等)、胎盘早剥(因高血压等引发,有持续下腹痛)、子宫破裂(有手术史等孕妇可能发生,剧痛伴休克等)、肠胃炎(饮食不洁致阵发性绞痛等)、泌尿系统结石(结石移动嵌顿引发绞痛等);特殊人群中,高龄孕妇并发症风险高要及时就医,有基础疾病孕妇应告知病史,多胎妊娠孕妇腹痛要及时休息,不适即就诊。孕妇出现下腹痛要观察症状,轻微且缓解可继续观察,严重则应立即就医。
一、生理性因素
1.假性宫缩:孕晚期子宫肌肉敏感性增加,会出现不规则的子宫收缩,也就是假性宫缩。这种宫缩持续时间短、力量弱,一般只限于子宫下部,经数小时后又停止,不能使子宫颈口张开。孕妇通常会感觉到下腹部轻微胀痛或发紧,一般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劳累后出现,休息后可缓解。
2.胎儿入盆:一般在怀孕36周左右,胎儿头部会逐渐进入骨盆,这是为分娩做准备。胎儿入盆时,孕妇可能会感到下腹部坠胀、隐痛,同时可能伴有尿频、便秘、腰骶部酸痛等症状。这是因为胎儿下降压迫到了膀胱和直肠等周围组织器官。
3.子宫增大: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不断增大,子宫圆韧带被牵拉,孕妇会感觉下腹部尤其是腹股沟附近有牵涉痛、钝痛或隐痛。这种疼痛一般比较轻微,多发生于体位变动或远距离行走时,卧床休息后可缓解。
二、病理性因素
1.早产:如果孕妇在怀孕28周至37周之间出现下腹部规律性疼痛,同时伴有阴道流血、宫颈管缩短等症状,可能是早产的迹象。早产的原因可能与孕妇年龄、多胎妊娠、生殖道感染、子宫畸形、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
2.胎盘早剥: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腹部受到外伤等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胎盘早剥。胎盘早剥主要表现为妊娠晚期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下腹痛,疼痛程度因剥离面积大小和出血量多少而异,同时可伴有或不伴有阴道流血。严重的胎盘早剥会危及母儿生命。
3.子宫破裂:多发生于有子宫手术史(如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等)的孕妇,或者存在胎位异常、头盆不称等情况。子宫破裂时孕妇会突然感到下腹部撕裂样剧痛,随后疼痛可暂时缓解,但很快又会出现全腹持续性疼痛,同时伴有阴道流血、休克等症状,是极其严重的产科并发症。
4.肠胃炎:孕妇在孕晚期如果饮食不洁,可能会患上肠胃炎,出现下腹部疼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多为阵发性绞痛,程度轻重不一,可能与进食的食物种类、数量以及个体的胃肠道敏感性有关。
5.泌尿系统结石:如果孕妇本身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孕晚期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可能导致结石移动或嵌顿,引起下腹部疼痛。疼痛通常比较剧烈,呈绞痛样,可向会阴部放射,同时可能伴有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较大的孕妇:年龄超过35岁的孕妇,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发生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如果出现下腹痛,应更加重视,及时就医检查。在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产检,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2.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下腹痛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甚至影响母儿安全。这类孕妇一旦出现下腹痛,应立即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准确诊断。在孕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控制基础疾病,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
3.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的孕妇子宫比单胎妊娠增大更明显,承受的压力也更大,发生早产、胎膜早破等并发症的几率增加。如果出现下腹痛,要及时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若腹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当孕晚期出现下腹痛时,孕妇不要惊慌,应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频率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果疼痛轻微且休息后缓解,可以继续观察;但如果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或伴有阴道流血、阴道流液、头晕、心慌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