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的斑块破裂或糜烂、血管痉挛;其他心脏疾病相关的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全身性因素相关的严重贫血、低血压;以及其他诱发因素相关的过度劳累、情绪剧烈波动等,不同人群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发生心绞痛的风险存在差异。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
1.斑块破裂或糜烂: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可能会出现破裂或糜烂情况,这会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进而部分或完全阻塞冠状动脉,使心肌供血急剧减少,引发心绞痛。例如,研究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约有不稳定斑块破裂是引发急性心绞痛发作的重要原因,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脂质核心暴露,启动凝血级联反应,造成血管腔狭窄,心肌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
2.血管痉挛: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时,会引起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心肌的血液供应减少,也会导致心绞痛发作。比如,在寒冷刺激、过度吸烟、情绪激动等因素影响下,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常见于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的患者,也可见于原本冠状动脉正常的人群,情绪波动等因素可触发血管痉挛导致心绞痛。不同性别上,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相对更易出现冠状动脉痉挛相关的心绞痛;年龄方面,中老年人随着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的风险也会增加;有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血管痉挛发生几率更高,且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血管痉挛引发心绞痛的风险显著升高。
二、其他心脏疾病相关
1.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会使心脏射血受阻,左心室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泵血,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一般来说,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钙化等都可能导致主动脉瓣狭窄。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退行性变导致的主动脉瓣狭窄较为常见;男性和女性在患病几率上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逐渐升高;有瓣膜病家族史或患有风湿性疾病等病史的人群,发生主动脉瓣狭窄进而引发心绞痛的风险增加。
2.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肥厚,尤其是室间隔肥厚常见,这会导致心室舒张功能受限,左心室充盈受阻,心肌供血相对不足,在活动等情况下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就容易诱发心绞痛。该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不同性别都可能发病,青少年及中青年较为多见;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患者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肌耗氧增加,更易触发心绞痛发作。
三、全身性因素相关
1.严重贫血:当发生严重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为了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增加供血量,这就导致心肌耗氧量显著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引发心绞痛。例如,急性大量失血导致的贫血,或慢性长期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严重贫血,但婴幼儿、老年人等营养吸收或储备能力较弱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若营养摄入不足等也易出现贫血;有血液系统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严重贫血进而引发心绞痛的风险较高。
2.低血压:血压过低时,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会引发心绞痛。比如,快速性大量失血、严重感染导致的感染性休克、过敏反应引起的血管扩张等都可能导致低血压。年龄方面,老年人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差,更容易因低血压出现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女性在体质较弱或特殊生理状态下,如产后等,也可能出现低血压相关心绞痛;有心血管疾病基础、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不当等情况的人群,发生低血压性心绞痛的风险增加。
四、其他诱发因素相关
1.过度劳累: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等过度劳累情况会使身体代谢增加,心肌耗氧量大幅上升,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能及时满足需求,从而诱发心绞痛。不同年龄人群中,青壮年从事重体力劳动时易因过度劳累引发;老年人若进行超出自身体能的活动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男性和女性在过度劳累诱因下都可能发病,但体力劳动者相对更易因过度劳累触发心绞痛;有冠心病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过度劳累时更易诱发心绞痛发作。
2.情绪剧烈波动:愤怒、焦虑、过度兴奋等剧烈情绪波动会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时冠状动脉可能发生痉挛,进而引发心绞痛。各个年龄阶段人群在情绪剧烈波动时都可能出现,女性可能相对更易受情绪影响,比如更年期女性情绪波动较大时更易诱发;有心理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等情况的人群,在情绪波动时更易触发心绞痛;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情绪波动引发心绞痛的风险显著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