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窦炎是鼻窦炎的一种,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上感引起,及时治多可愈,不及时控会引发眶内、颅内等并发症;慢性影响生活质量。表现有症状(急者鼻塞、流涕、头痛、全身症状,慢者鼻塞、流涕等)和体征(前鼻镜、鼻内镜检查表现)。诊断靠病史、体格及影像检查(鼻窦CT为主)。治疗急性用抗生素、激素、冲洗及对症,慢性药物无效可手术。
一、筛窦炎是什么病
筛窦炎是鼻窦炎的一种类型,是发生在筛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筛窦位于鼻腔外上方的筛骨内,左右各一,呈蜂窝状结构。筛窦炎可分为急性筛窦炎和慢性筛窦炎。急性筛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慢性筛窦炎常因急性筛窦炎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迁延而成。
二、筛窦炎严重吗
1.急性筛窦炎的严重程度:
一般情况下,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急性筛窦炎可治愈,不算严重。但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引发并发症。例如感染向周围扩散,可引起眶内感染,出现眼部红肿、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还可能导致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等,这就会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且筛窦解剖结构特点,急性筛窦炎更易出现并发症,需要更加重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急性筛窦炎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控制难度,需要综合评估和治疗。
2.慢性筛窦炎的严重程度:
慢性筛窦炎会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出现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头痛等症状,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睡眠。长期的鼻塞还可能导致患者张口呼吸,进而影响口腔和咽喉部的健康。但相对急性筛窦炎引发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低,但也需要规范治疗来控制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老年人群体,慢性筛窦炎可能会影响其呼吸功能,加重心肺负担,需要关注呼吸功能的变化,及时进行干预。
三、筛窦炎的相关表现
1.症状表现
急性筛窦炎:主要症状有鼻塞,多为患侧持续性鼻塞,可伴有流涕,鼻涕多为黏脓性或脓性,前组筛窦炎的鼻涕可从前鼻孔流出,后组筛窦炎的鼻涕可向后流入咽部;头痛较为常见,疼痛部位多在眼内眦或鼻根部,也可放射至头顶和枕部,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晨起明显,午后减轻;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周身不适等,儿童患者全身症状往往较成人更为明显,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
慢性筛窦炎:主要症状为鼻塞,呈间歇性或持续性;流涕,鼻涕多为黏脓性或脓性;嗅觉减退,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头痛症状一般不如急性筛窦炎明显,多为头部沉重感或闷痛;还可能伴有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全身症状。
2.体征表现
前鼻镜检查:急性筛窦炎时,中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中鼻甲可有红肿;慢性筛窦炎时,中鼻道可能有黏脓性分泌物,中鼻甲可能肥厚或息肉样变。
鼻内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筛窦开口及窦内情况,可见筛窦黏膜充血、肿胀,有脓性分泌物潴留等表现。
四、筛窦炎的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发展过程、既往鼻部疾病史、上呼吸道感染史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曾经有过感冒后鼻部症状迁延不愈的情况,是否有过敏性鼻炎等基础疾病。
2.体格检查:除了鼻部检查外,还需要检查患者的眼部、头部等情况,以排查是否有并发症。如检查眼部有无红肿、压痛,头部有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等。
3.影像学检查
鼻窦CT:是诊断筛窦炎的重要方法,可清晰显示筛窦的病变情况,如黏膜增厚、窦腔密度增高、有无息肉形成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对于儿童患者,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但在病情需要时,仍要进行必要的鼻窦CT检查。
鼻窦X线:也可用于筛窦炎的辅助诊断,但清晰度不如鼻窦CT,现在应用相对较少。
五、筛窦炎的治疗原则
1.急性筛窦炎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减轻鼻腔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清除鼻腔内的脓性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对于儿童患者,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并且鼻腔冲洗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和力度,防止损伤儿童鼻腔黏膜。
对症治疗:对于头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止痛药物;发热患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
2.慢性筛窦炎
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维持治疗;鼻腔冲洗继续进行;对于伴有过敏因素的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
手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鼻内镜下筛窦开放术,通过手术开放筛窦,清除病变组织,改善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手术治疗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儿童患者,手术要谨慎考虑,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和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