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心脏基础疾病方面,高血压使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易引发心房颤动,约60%心房颤动患者合并高血压且病程长、控制不佳风险高;冠心病因心肌缺血影响心脏电活动稳定性,20%-25%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概率更高;心脏瓣膜病如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致左心房扩大易引发心房颤动,40%-50%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会发生。年龄因素上,随年龄增长心房肌细胞等退行性改变,65岁以上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75岁以上患病率约10%。生活方式中,长期大量饮酒、肥胖、精神压力大、缺乏运动等增加风险,长期每日饮酒超60克者风险高2-3倍,BMI≥30肥胖人群风险高50%左右。其他疾病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约15%-20%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糖尿病患者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倍左右。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持续的高压会使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肥厚等改变,而这种心脏结构的异常容易引发心房颤动。据相关研究统计,约60%的心房颤动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血压病程越长、血压控制不佳,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越高。对于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更易促使心房颤动发生;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风险可能相对增加;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未规律治疗的人群,心房颤动发生风险显著升高。
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缺血会引起心肌细胞的损伤、代谢紊乱等,进而影响心脏电活动的稳定性。例如,心肌缺血可导致心房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容易触发心房颤动的发生。临床数据显示,约20%-25%的心房颤动患者合并有冠心病,尤其是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概率明显增加。不同年龄段的冠心病患者,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冠心病导致心房颤动的风险相对更高;男性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可能略高于女性,但这也与个体的具体病情等因素相关;有明确冠心病病史且心肌缺血反复发作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风险较高。
心脏瓣膜病
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血液淤积,左心房扩大。左心房扩大可使心房肌细胞受到牵拉,导致电生理重构和结构重构,从而容易引发心房颤动。数据表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约有40%-50%会发生心房颤动。不同年龄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儿童时期患心脏瓣膜病相对较少,而成人患者中,随着年龄增加,心脏瓣膜病导致心房颤动的风险逐渐升高;女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心脏负荷加重,可能会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有心脏瓣膜病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瓣膜病变逐渐加重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风险不断增加。
其他因素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心脏传导系统也会出现老化。例如,心房肌细胞内的纤维组织增多,细胞外基质成分改变等,这些变化使得心脏电活动的稳定性下降,更容易发生心房颤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75岁以上人群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可达到10%左右。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儿童和青少年发生心房颤动相对较少,主要与先天性心脏疾病等特殊情况有关;中年人群如果有上述心脏基础疾病等因素,也可能逐渐出现心房颤动;老年人群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大幅上升。
生活方式
长期大量饮酒是引发心房颤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酒精可以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律失常。研究发现,长期每日饮酒超过60克(相当于600毫升啤酒或50毫升高度白酒)的人群,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比不饮酒人群高2-3倍。肥胖也是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肥胖患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会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和激素,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体重指数(BMI)≥30的肥胖人群,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比正常体重人群高50%左右。另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长期大量饮酒者无论年龄、性别,都面临较高的心房颤动风险;肥胖人群中,各个年龄段、男女均可受累,且随着肥胖程度加重风险增加;长期精神压力大且缺乏运动的人群,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因生活方式不健康而增加心房颤动发生几率。
其他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也是引起心房颤动的常见原因之一。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加快机体的代谢率,包括心脏的代谢率,使心脏处于高动力状态,心肌耗氧量增加,进而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约15%-20%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会合并心房颤动,尤其是未得到良好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也有所增加,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影响心脏的神经和心肌组织,导致心脏电生理异常。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倍左右。不同疾病的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相对略高;糖尿病患者则是各个年龄段都有,且随着病程延长,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