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和心律不齐在医学上有一定关联,但也存在区别,主要体现在定义范畴、病因、严重程度等方面。

1.定义范畴
心律不齐是通俗说法,指心跳节律不规则,即心跳快慢或强弱出现波动,但不一定达到疾病诊断标准,可能为生理性波动,如运动、情绪波动后。心律失常是医学术语,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心跳频率、节律、起源部位或传导速度等任何一项异常,包含生理性和病理性情况。
2.病因
心律不齐多由生理因素引发,如熬夜、咖啡因摄入过量;也可能因药物副作用或轻度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失常病因更复杂,除上述因素外,还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病变,以及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3.严重程度
单纯心律不齐通常无显著症状,不影响心脏功能,无需特殊治疗。心律失常可能引发心悸、胸闷、头晕,严重时可导致晕厥、猝死,需根据类型进行药物或介入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