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在疼痛特点、心电图表现、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存在不同。心绞痛疼痛性质、持续时间、诱因等有特点,发作时心电图有相应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影像学有相应表现;心肌梗死疼痛更剧烈、持续更久、诱因不明显,心电图有特征性动态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显著升高,影像学有特定表现,不同人群表现各有特点。
心肌梗死:疼痛程度往往更剧烈,呈压榨性剧痛或撕裂样痛等,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多超过30分钟,甚至可达数小时,诱因不明显,多在安静状态下发作,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发生心肌梗死,疼痛表现可能不典型,且由于孕期生理变化,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需要特别警惕;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疼痛可能被其他基础疾病症状掩盖,易延误诊治。
心电图表现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发作缓解后心电图可恢复正常。不同年龄患者心电图变化可能有不同特点,年轻人心绞痛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可能相对较轻,老年人由于心肌本身存在一定退行性变,心电图改变可能更复杂。
心肌梗死:心电图有特征性和动态性改变,急性期可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病理性Q波、T波倒置等,随着病情发展,ST段逐渐回落,T波进一步倒置或逐渐恢复等。例如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可能仅表现为T波高尖,数小时后出现ST段抬高,随后出现病理性Q波等动态演变过程。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绞痛:心肌损伤标志物一般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如肌钙蛋白在心绞痛发作时通常无明显升高或仅有轻微升高,幅度一般小于正常上限的99百分位值。
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标志物会显著升高,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也会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心肌梗死范围相关等。
影像学检查
心绞痛: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表现为心肌缺血区的灌注缺损,超声心动图可能无明显室壁运动异常或仅表现为局部室壁运动减低等。不同年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有差异,儿童心绞痛相对罕见,成年人中,肥胖患者由于心脏负荷增加,超声心动图下室壁运动异常可能更易被发现。
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室壁瘤形成、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等;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程度等,是诊断心肌梗死并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妊娠期心肌梗死患者,影像学检查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检查方式,如磁共振成像(MRI)等,MRI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且对胎儿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