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体格检查可发现肺部啰音、心脏扩大等体征;实验室检查有利钠肽、血常规、生化等检测;影像学检查有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其他检查有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各检查从不同方面为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依据,且不同年龄患者检查表现有差异。
一、体格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发现一些与心力衰竭相关的体征,比如肺部啰音,左心衰竭患者可闻及肺部湿性啰音,程度不同的肺部啰音可反映肺淤血的程度;还可能发现心脏扩大、心率加快、奔马律等,心脏扩大提示心脏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心率加快是机体的一种代偿反应,奔马律则是心肌严重受损的重要体征。不同年龄的心力衰竭患者,体格检查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心力衰竭可能还会有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发生心力衰竭时,体格检查也会有相应特点。
二、实验室检查
1.利钠肽检测:
脑钠肽(BN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当心室容量负荷或压力负荷增加时,心室肌受到牵张,BNP分泌增加。NT-proBNP是BNP的前体物质,其半衰期长于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BNP和NT-proBNP水平会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例如,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往往明显高于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参考值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成人BNP<100pg/mL,NT-proBNP<300pg/mL,而在老年人群中,由于机体的生理变化,参考值会有所升高。
2.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等情况,贫血可能加重心力衰竭,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异常。例如,长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因营养不良等原因出现贫血,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3.生化检查:
肾功能相关指标: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以反映肾功能情况,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肾灌注不足,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
肝功能相关指标:转氨酶等指标可反映肝脏功能,右心衰竭患者可能出现肝脏淤血,导致肝功能异常。
电解质:如血钾、血钠等,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因使用利尿剂等出现电解质紊乱,例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低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可以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以及肺部的情况。心脏扩大在胸部X线片上可表现为心影增大,肺部可见肺淤血的表现,如肺纹理增多、模糊,严重时可出现KerleyB线等,KerleyB线是肺小叶间隔水肿增厚形成的,是肺淤血的特征性表现。不同年龄的患者胸部X线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心力衰竭时心脏大小与年龄的正常比值可能会有改变。
2.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力衰竭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室的大小、心室壁的厚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等。例如,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测量射血分数(EF),EF<50%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是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之一。还可以发现瓣膜病变等心脏结构异常,这些异常可能是导致心力衰竭的病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操作和结果解读需要考虑年龄因素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儿童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处于不断发育阶段,与成人有差异。
3.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能够提供更精确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对于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准确测量心室容积、射血分数等,还能评估心肌的质量、心肌的活性等。例如,对于心肌梗死后继发心力衰竭的患者,CMR可以帮助判断心肌是否存活,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四、其他检查
1.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律失常等情况,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通过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了解心脏的节律情况。不同年龄的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表现可能不同,儿童的心电图与成人有差异,例如儿童的心率相对较快等。
2.运动负荷试验: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的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负荷试验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储备情况。通过让患者在运动状态下观察心脏的反应,如心率、血压、心电图等的变化,来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正常。但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负荷试验可能不适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