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半脱位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因桡骨头发育不完善、环状韧带松弛,上肢被牵拉时易脱出。患儿有肘部疼痛等表现,依据病史和表现诊断,手法复位后一般不固定但要防再牵拉,可通过避免过度牵拉、加强护理预防,低龄及有病史儿童需特殊留意。
一、发生机制
桡骨小头半脱位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由于其桡骨头发育尚未完善,环状韧带松弛,当儿童的前臂被向上牵拉时,桡骨头容易从环状韧带中脱出,从而导致半脱位。
二、临床表现
患儿通常会突然出现肘部疼痛,哭闹不止,前臂处于半屈位及旋前位,拒绝活动患肢,肘关节不敢屈曲,桡骨头部位有压痛。
三、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病史(多有上肢被牵拉史)和典型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一般无需特殊影像学检查,若需排除其他疾病可进行X线检查,X线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
四、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
术者一手握住患儿腕部,另一手拇指按住桡骨小头部位,然后将患儿前臂做旋后、旋前活动,一般可感觉到复位的弹响,此时患儿疼痛缓解,能活动患肢。
2.复位后的处理
复位成功后,一般无需固定,但要告知家长避免再牵拉患儿前臂,防止再次发生半脱位。
五、预防措施
1.避免过度牵拉
在照顾幼儿时,不要用力牵拉幼儿的上肢,尤其是不要牵拉幼儿的手去够高处的物品等,防止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穿衣、提拿等动作要轻柔,避免暴力牵拉。
2.加强护理
关注儿童的活动情况,了解儿童在活动中是否有上肢被牵拉的风险场景,及时进行防护。
对于5岁以下儿童,家长要掌握正确抱持、牵拉儿童上肢的方法,以降低发病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低龄儿童:由于低龄儿童的桡骨头和环状韧带更脆弱,更容易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所以在日常护理中要格外小心,避免任何可能导致上肢被过度牵拉的行为。家长要时刻留意儿童的活动,当儿童上肢被牵拉时及时制止,以保护儿童的肘关节健康。
有病史儿童:曾经发生过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儿童,再次发生脱位的风险较高,家长要更加细心照料,避免儿童上肢受到牵拉,如在玩耍、穿衣等过程中都要注意动作轻柔,定期带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关注肘关节的发育和功能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