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共用餐具、接吻)和粪-口传播(饮用污染水、不注意个人卫生)感染,不同人群感染风险有差异,儿童因不良习惯及免疫弱易感染,老年人因胃肠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等易感染,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因黏膜屏障破坏等易感染,有相关病史人群因胃肠道内环境病理改变易感染且难治愈。
口-口传播:
共用餐具:在家庭中,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员,其使用过的餐具上可能会残留幽门螺杆菌,健康人使用了被污染的餐具后,就有可能被感染。例如,一起吃饭时,没有分餐,使用同一双筷子、同一套碗碟等,都增加了幽门螺杆菌传播的风险。
接吻:幽门螺杆菌可在唾液中存活,与感染者接吻时,病菌可通过口腔黏膜直接传播给对方。
粪-口传播:
contaminatedwater:饮用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水,水中的幽门螺杆菌会进入人体胃肠道,从而引发感染。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水源未得到有效净化的地区,这种传播方式较为常见。
不注意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不洗手,手上可能沾染含有幽门螺杆菌的粪便等污染物,然后通过进食等途径将病菌带入口腔,进而感染胃肠道。
不同人群感染风险差异及原因
儿童: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比如家长用自己的筷子夹菜喂儿童,或者儿童之间在玩耍时通过口对口接触传播等。而且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一旦感染,可能更容易在体内定植。
老年人: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也有所下降,同时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慢性胃炎等,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另外,老年人如果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或者与他人共用餐具等情况,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酗酒的人,其胃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可能受到破坏,幽门螺杆菌更容易侵入。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身体的应激状态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也会使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增加。
有相关病史人群:本身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其胃肠道内环境已经存在一定的病理改变,更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定植和繁殖,相比健康人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而且感染后也更难治愈,病情容易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