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脱位有症状表现和不同人群表现特点。症状表现为疼痛与活动受限,肢体外观异常;儿童表现为婴儿期下肢活动减少等,学步期跛行或“鸭步”;成人有明确外伤史,表现典型且损伤明显;老年人与骨质疏松等有关,受伤轻但恢复慢,常合并基础疾病。
一、症状表现
1.疼痛与活动受限
受伤后髋关节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患者往往难以站立和行走。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拒绝活动患侧下肢。这是因为髋关节脱位导致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受到牵拉、损伤,刺激神经引起疼痛,同时关节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影响了关节的活动功能。例如,成人髋关节脱位后,通常无法正常抬腿、行走,儿童则不能用患侧下肢负重。
脱位后髋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都会受到明显限制,如不能正常屈伸、内收外展等。
2.肢体外观异常
后脱位时,患侧下肢呈现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这是由于脱位后股骨头的位置改变,导致下肢的正常解剖关系发生变化。比如,正常下肢处于自然伸展时,后脱位的下肢会明显缩短,并且处于不正常的弯曲、内收状态。
前脱位时,患侧下肢则表现为屈曲、外展、外旋畸形。
对于婴幼儿髋关节脱位,可能表现为双侧大腿皮肤褶皱不对称,患侧髋关节的皮肤褶皱比健侧增多、加深或不对称,这是因为脱位导致髋关节周围组织的对称性被破坏。
二、不同人群的表现特点
1.儿童
婴儿期可能仅表现为单侧下肢活动减少,蹬踢力量较对侧弱,换尿布时患侧髋关节外展受限。随着年龄增长,学步期儿童可能出现跛行,单侧脱位时表现为跛行,双侧脱位时呈“鸭步”步态,即行走时左右摇摆。这是因为儿童的髋关节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脱位后对行走功能的影响在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成人
成人髋关节脱位多有明确的外伤史,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受伤后上述疼痛、活动受限及肢体外观异常等表现较为典型。由于成人的关节周围组织相对较为强壮,但脱位时受到的外力较大,所以损伤相对更明显,疼痛等症状也更剧烈。
3.老年人
老年人髋关节脱位可能与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受伤往往较轻,如平地滑倒等,但也会出现疼痛、活动受限和肢体畸形。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而且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例如,老年人髋关节脱位后,除了要处理髋关节本身的问题,还需要关注其心血管功能,避免因治疗过程中的应激等因素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