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因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致肺循环障碍,常见引起因素有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是常见起源部位,长期卧床、手术、妊娠等易致血栓形成脱落引发肺栓塞)、心血管疾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病患者肺栓塞风险高)、恶性肿瘤(患者体内促凝物质等致肺栓塞风险增加)、其他因素(年龄增长、遗传易栓症、肥胖等也会增加肺栓塞发病风险)。
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是最常见的血栓起源部位。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减少(如术后长时间卧床、长途旅行久坐等)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手术创伤(尤其是骨科、盆腔手术等)会损伤血管内皮,激活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妊娠、口服避孕药等情况会使体内凝血因子水平升高,纤溶活性降低,也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当血栓脱落随血流移动到肺动脉及其分支时,就会引发肺栓塞。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鼓励其多进行下肢活动,如踝关节泵运动等,促进血液循环;孕妇等特殊人群也需注意适当活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一些预防血栓的措施。
心血管疾病:心房颤动是引起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心房颤动时心房丧失有效的收缩,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肺栓塞;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减退,血流动力学改变,也容易促使血栓形成和栓塞发生;此外,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存在较高的肺栓塞发生风险。对于有心房颤动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遵循医嘱规范治疗,以降低肺栓塞发生几率。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促凝物质,可激活凝血系统,同时肿瘤细胞本身也可能释放一些物质促进血栓形成,另外肿瘤患者常需长期卧床等,多种因素综合导致肺栓塞风险增加。例如肺癌、胰腺癌、胃癌等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血栓相关指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早期活动、使用抗凝药物等(需在医生评估下进行)。
其他因素:年龄也是一个相关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会发生变化,老年人肺栓塞发生率相对较高;某些遗传因素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如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等遗传性易栓症,会显著增加肺栓塞的发病风险;肥胖人群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脂肪代谢异常等因素,也较易发生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对于老年人、有遗传易栓症家族史者、肥胖人群等特殊群体,更需提高对肺栓塞的警惕性,定期进行相关健康评估,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