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春期与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异常有关,多在月经来潮后开始疼痛剧烈伴多种症状,优先非药物干预疼痛难忍受用非甾体抗炎药;继发性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疼痛渐重出现时间不定伴原发疾病表现,需针对原发病治疗,青春期关注心理状态等,育龄期警惕盆腔疾病及时就医,围绝经期痛经改变需排查恶性病变进行相关检查。
一、定义
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或前后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妇科症状。
二、分类
(一)原发性痛经
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女性,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合成与释放异常有关,PGFα和PGE增加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二)继发性痛经
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疼痛多有逐渐加重的特点,疼痛出现时间可在月经前、经期或月经后,与盆腔器质性病变相关,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异位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
三、症状表现
(一)原发性痛经
多在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
(二)继发性痛经
疼痛有逐渐加重的特点,疼痛出现时间可在月经前、经期或月经后,疼痛性质及伴随症状因原发疾病不同而异,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伴有月经异常、不孕等表现。
四、评估与诊断
需结合病史(包括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等)、症状特点、妇科检查等,必要时借助超声、腹腔镜等辅助检查来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以明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
五、处理原则
(一)原发性痛经
优先非药物干预,包括心理疏导以缓解紧张情绪、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适度运动等。疼痛不能忍受时可辅以药物治疗,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
(二)继发性痛经
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以消除盆腔器质性病变来缓解痛经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青春期女性
发生原发性痛经时应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指导健康生活方式,如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等,帮助缓解痛经带来的不适。
(二)育龄期女性
出现继发性痛经需警惕盆腔器质性疾病,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原发疾病,避免病情延误影响生殖健康。
(三)围绝经期女性
若出现痛经改变需排查恶性病变可能,及时进行妇科相关检查,如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诊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