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由病毒感染引发,诱因有受凉劳累等,症状全身为主,诊断靠症状等,治疗对症,预防增强体质;鼻炎分过敏性和感染性,过敏性与过敏原相关,感染性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症状以鼻部为主,诊断分别依据不同方法,治疗和预防各有不同,特殊人群患感冒或鼻炎需特殊关注及谨慎用药。
鼻炎:过敏性鼻炎主要与过敏原有关,如花粉、尘螨等,不同性别均可患病,过敏体质人群易患,有家族过敏史者风险增高;感染性鼻炎多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各年龄均可发病,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等可能诱发。
症状表现方面
感冒:全身症状相对明显,常出现发热(可高可低)、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呼吸道症状初期为咽干、咽痒,随后出现鼻塞、流涕(初期清水样,后期可能变脓涕)、咳嗽等,症状一般持续1-2周左右。不同年龄人群感冒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感冒可能胃肠道症状更明显,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鼻炎:主要以鼻部症状为主,过敏性鼻炎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鼻塞,症状发作与接触过敏原相关,可在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出现;感染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流涕初期可为清水样,后期可变为黏液性或脓性,一般全身症状较轻,无明显发热、全身酸痛等表现,症状持续时间因病因不同而异,过敏性鼻炎若持续接触过敏原可反复发作。
诊断方面
感冒:主要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等初步诊断,一般结合患者有受凉等诱因,出现典型全身及呼吸道症状可初步考虑,必要时可进行病毒抗原检测等辅助诊断。
鼻炎:过敏性鼻炎需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过敏史、发作与过敏原接触的关系等,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来明确;感染性鼻炎需结合病史、鼻腔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等)及病原体检查(如鼻分泌物涂片、培养等)来诊断。
治疗与预防方面
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发热可进行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非低龄儿童适用),鼻塞可使用鼻减充血剂等,一般多休息、多饮水,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风险时可使用抗病毒药物等,预防上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受凉劳累等。
鼻炎:过敏性鼻炎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感染性鼻炎根据病原体类型使用相应药物治疗,如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等,预防上过敏性鼻炎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感染性鼻炎要注意增强免疫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感冒时要尤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儿童鼻炎中过敏性鼻炎要避免让儿童接触明确的过敏原,感染性鼻炎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等。孕妇患感冒或鼻炎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老年人感冒或鼻炎时,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感冒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鼻炎可能影响呼吸功能,要密切关注病情,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