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不同阶段有相应康复训练,早期1-2周进行手指屈伸、肩肘运动;中期2-6周开展腕关节轻度活动、前臂旋转训练;后期6周以上进行增强腕力、全面功能恢复训练,训练中要定期复查,出现异常立即停训咨询医生。
肩部和肘部运动:健侧手帮助患侧肩部做简单的绕环运动,每天3-4次,每次5-10圈;肘部可进行屈伸练习,每天3-4组,每组8-12次。肩部和肘部的运动可以保持上肢整体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避免因为手腕骨折而导致肩部和肘部出现废用性退化。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的辅助下轻柔进行,避免因力量过大造成二次损伤;对于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调整运动强度,防止过度疲劳。
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2-6周)
腕关节轻度活动:在医生允许下,开始进行腕关节的轻度屈伸和桡尺偏活动。例如,用健侧手缓慢帮助患侧腕关节做屈伸,每次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桡尺偏活动也是每天3-4组,每组8-12次。此时腕关节开始逐步恢复活动,是为了让腕关节适应运动,避免长期固定导致的关节粘连。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要格外注意运动力度,防止因骨质脆弱引发再次骨折;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身体敏感性可能增加,运动时要更加轻柔。
前臂旋转训练:坐着或站立,患肢屈肘90度,前臂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运动,每天3-4次,每次10-15圈。前臂旋转训练有助于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这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手臂进行各种动作非常重要。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较强,可以适当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但也要在可承受范围内;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可能存在一定问题,运动后要注意观察手部血液循环情况。
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增强腕关节力量训练:可以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每天3-4组,每组15-20次;也可以进行提物训练,从较轻的物品开始,逐渐增加重量,每次提物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通过握力器和提物训练增强腕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手腕的稳定性。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患者,在进行提物训练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手臂姿势,避免引发颈部和肩部的不适;对于肥胖患者,要选择合适重量的物品进行训练,防止过度增加手腕负担。
全面功能恢复训练: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穿衣、系鞋带、拿筷子等动作,每天分多次进行,每次10-15分钟。同时可以进行手腕的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手腕的屈伸、桡尺偏等方向的抗阻运动,每天3-4组,每组8-12次。全面功能恢复训练是为了让手腕恢复到接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对于儿童患者,在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时,家长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帮助,鼓励孩子逐步独立完成;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运动时要注意监测血压,避免因血压波动导致不适。
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情况,要立即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