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增生即骨赘,其形成与年龄、关节过度使用、创伤、疾病等因素相关,不同人群形成风险和表现有别,如中老年关节退变基础明显,女性绝经后可能增加风险,不良生活方式及有相关病史人群更易发生,特殊人群需针对性保护或干预。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关节软骨会逐渐发生磨损、退化。一般来说,30岁以后,软骨的代谢开始出现变化,合成与分解失衡,软骨逐渐变薄、弹性降低。老年人的关节软骨更容易出现磨损,这是骨刺增生发生的重要基础。例如,一项针对50-60岁人群的调查发现,约有一定比例的人存在关节软骨的早期退变迹象,为骨刺增生的形成埋下隐患。
二、关节过度使用
1.职业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需要频繁使用某些关节的职业人群,关节磨损风险增加。比如,建筑工人长期从事搬举重物等工作,膝关节、腰椎等关节受到的压力较大,关节软骨磨损加速,进而刺激骨膜增生,引发骨刺。研究表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患膝关节骨刺增生的概率比常人高出数倍。
2.运动方式不当:运动强度过大、运动姿势不正确等都可能导致关节过度磨损。例如,喜欢跑步但跑步姿势不正确的人,膝关节承受的压力不均衡,容易造成关节软骨损伤,促使骨刺形成。一些竞技运动员由于长期高强度训练,关节磨损严重,骨刺增生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三、创伤因素
关节部位曾经受过外伤,如骨折、脱位等,在创伤恢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的异常增生。创伤会破坏关节原有的结构和力学平衡,机体为了修复受损部位,会启动骨代谢的异常调节,导致新的骨组织增生,形成骨刺。例如,关节骨折后没有得到规范治疗,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关节面不平整,进而刺激周围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四、疾病因素
1.炎症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关节,引起关节滑膜炎症,破坏关节软骨和骨质。炎症刺激会导致骨膜过度增生,逐渐形成骨刺。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骨刺增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病情越严重,骨刺增生的程度往往也越重。
2.先天性关节发育异常: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疾病,会使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力学关系发生改变,关节长期处于异常应力状态下,容易引发骨刺增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由于髋关节结构异常,随着生长发育,关节磨损和应力集中逐渐导致骨刺形成。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骨刺增生的形成风险和表现有所不同。例如,中老年人群由于年龄因素,关节退变基础更明显;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失衡,可能增加骨刺增生的发生风险;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久坐、缺乏运动等)的人群,关节使用不合理,更易出现关节磨损进而引发骨刺;有既往关节创伤或疾病史的人群,自身关节已存在一定损伤基础,骨刺增生的发生概率相对更高。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在面对骨刺增生相关问题时,需更加注重关节的保护和适度活动;儿童若存在先天性关节发育异常等情况,应尽早进行干预,以降低后续骨刺增生等问题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