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各类并发症早期有不同表现,进展期症状加重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糖尿病相关生活方式、年龄、血糖控制情况等,需重视相关监测与防护。
一、糖尿病肾病
1.早期症状: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这是糖尿病肾病较早的特征性表现。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高血糖、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等糖尿病相关的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糖尿病肾病发生风险。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早期发现。
2.进展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蛋白尿、水肿,水肿可从眼睑、下肢逐渐蔓延至全身。患者可能伴有高血压,血压控制不佳又会进一步加重肾病进展。在年龄方面,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肾脏功能本身随年龄衰退,发生糖尿病肾病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早期症状:早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眼前黑影飘动、视力轻度下降等。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血管,生活中持续高血糖状态是关键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尤其是病史较长的患者。
2.进展期症状:病情进展可出现视物模糊、视力明显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失明。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进展速度可能不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视网膜病变进展可能较快。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
1.周围神经病变:
早期症状:可出现手足麻木、刺痛、蚁走感等感觉异常,下肢症状往往较上肢明显。高血糖引起神经纤维变性是主要原因,在生活方式上,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神经病变发展。糖尿病患者日常要注意保护手足,避免受伤,因为神经病变可能导致感觉减退,受伤后不易察觉。
进展期症状: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导致平衡失调,增加跌倒风险。
2.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等多个系统。心血管系统方面可出现静息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等;消化系统可出现胃排空延迟、便秘或腹泻等;泌尿系统可出现尿潴留、尿失禁等。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纤维受损有关,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发生自主神经病变的比例可能有差异,但主要与血糖控制情况等相关。
四、糖尿病足
1.早期症状:足部皮肤干燥、发凉,皮肤颜色改变,如苍白或发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血液循环受影响,加上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足部容易出现这些早期改变。患者自己要注意观察足部皮肤和感觉变化,有糖尿病病史者要定期检查足部。
2.进展期症状:出现溃疡、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足部坏疽。如果足部有微小创伤,由于神经病变感觉不明显,容易发展为溃疡,进而感染,感染难以控制时可能导致足部坏疽,甚至需要截肢。糖尿病足的发生与长期高血糖、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多种因素相关,对于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尤其是合并血管病变的患者,更易发生糖尿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