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会引发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脾大与脾功能亢进、腹水等情况。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脾大会致脾功能亢进,使外周血细胞减少,出现易感染、贫血、出血倾向等;腹水由门静脉高压致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白蛋白合成减少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致水钠潴留形成,少量无明显症状,大量可致腹部膨隆、呼吸困难等,在有相关肝病高危因素人群中常见。
一、门静脉高压导致的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系统的胃左静脉与腔静脉系统的食管静脉、奇静脉等沟通,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曲张的静脉壁薄,易受胃酸反流、粗糙食物等因素影响而破裂出血,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在有长期饮酒史、乙肝或丙肝感染病史等肝硬化高危因素的人群中更易出现,且出血风险随曲张程度加重而增加。
2.腹壁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时,脐周及腹壁可见静脉显露、迂曲,呈海蛇头样改变。主要是由于门静脉系统的脐旁静脉与腔静脉系统的腹壁上、下静脉沟通,形成侧支循环,使腹壁静脉血流方向改变。一般在体型较瘦、肝硬化病史较长的患者中更容易观察到。
3.痔静脉曲张: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沟通,形成痔静脉曲张,可表现为便血等症状,在肝硬化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尤其在有便秘等情况时,痔静脉破裂出血的风险增加。
二、脾大与脾功能亢进
1.脾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脾脏淤血、肿大。脾脏可肿大到正常体积的数倍,在腹部触诊时可触及肿大的脾脏。对于有慢性肝病病史,如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等的患者,定期进行腹部触诊及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脾大情况。
2.脾功能亢进:脾脏肿大后,脾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增多,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减少。患者可出现易感染(因白细胞减少)、贫血(因红细胞减少)、出血倾向(因血小板减少)等表现。例如白细胞减少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感染;血小板减少时,患者皮肤可出现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症状更易发生。在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中,这些血液学异常表现会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需要密切关注。
三、腹水
1.形成机制:门静脉高压使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同时肝硬化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此外,肝功能减退使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导致水钠潴留。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腹水形成。
2.临床表现:少量腹水时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腹水增多,患者可出现腹部膨隆、腹胀,行走困难等表现。大量腹水时,腹部膨隆如蛙腹,可压迫膈肌,引起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在长期酗酒、患有慢性肝病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腹水的出现提示肝硬化已进入较为严重的阶段,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治疗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