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常见症状包括疼痛(因刺激周围组织神经致炎症引发,不同部位、年龄表现有别)、僵硬(与炎症粘连有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易现)、活动受限(影响相应部位关节活动,有基础病史者更严重,儿童也需关注)、肿胀(因刺激致血液循环障碍炎症介质释放引起,不同年龄及生活方式人群表现有差异)、麻木(压迫周围神经时出现,有糖尿病史者症状更复杂,不同性别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女性特殊时期有影响)。
僵硬:患者往往会感觉病变部位僵硬,活动不灵活。以膝关节骨刺为例,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膝关节会有明显的僵硬感,活动一段时间后僵硬感才会逐渐缓解,但活动过程中可能仍会有不顺畅的感觉。这种僵硬现象的发生机制可能与骨刺周围组织的炎症、粘连等有关,炎症会使组织处于一种相对紧张的状态,而粘连则限制了关节的正常活动,从而导致僵硬。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缺乏运动的人,骨刺引起僵硬的情况可能更易出现,因为重体力劳动会加重关节的磨损,导致骨刺更容易刺激周围组织产生僵硬,而缺乏运动则会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减弱,进一步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加重僵硬感。
活动受限:骨刺会影响相应部位的关节活动,使其活动范围减小。比如腰椎部位的骨刺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和组织,导致腰部活动受限,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弯腰、转身等;手指关节的骨刺会使手指的屈伸活动受到限制,影响正常的抓握、捏取物品等动作。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再出现骨刺时,活动受限的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因为原本的疾病已经破坏了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骨刺的存在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受限程度。儿童相对较少出现骨刺,但如果是因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等情况导致的骨刺,也可能会影响相应部位的活动,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骨骼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肿胀:部分骨刺患者病变部位会出现肿胀现象。这是因为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介质释放,引起组织水肿。例如跟骨骨刺,患者可能会发现足跟部位肿胀,按压时有一定的痛感。不同年龄的人群,肿胀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出现肿胀也需要引起重视;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本身相对较差,肿胀可能消退较慢。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久坐、久站、缺乏运动等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肿胀情况,因为这些生活方式会影响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水肿的风险。
麻木:当骨刺压迫周围神经时,可能会出现麻木症状。比如颈椎骨刺如果压迫神经根,患者可能会感到上肢麻木,同时还可能伴有疼痛、无力等症状;腰椎骨刺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时,可能会导致下肢麻木、感觉减退等。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本身就存在神经病变的风险,再合并骨刺压迫神经时,麻木症状可能会更加复杂和严重,需要综合考虑糖尿病神经病变和骨刺压迫神经的双重影响。不同性别在骨刺引起麻木方面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孕期、更年期等,身体的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神经的敏感性,从而对麻木症状的感受和表现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