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刺治疗分保守、药物、手术。保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避诱因、选合适鞋)、物理治疗(热敷、按摩、体外冲击波治疗);药物用非甾体抗炎药但特殊人群需谨慎;手术适用于保守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者,术式如跟骨骨刺切除术,术后需康复训练,治疗依患者具体情况选,兼顾特殊人群。
一、保守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避免诱因
对于有跟骨刺的患者,首先要注意休息,减少长时间站立、行走尤其是攀爬楼梯等增加足跟压力的活动。例如,长期站立工作的人可适当增加休息时间,每小时休息5-10分钟,坐下放松足跟部位。对于肥胖人群,需要控制体重,因为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足跟的负荷,据研究显示,体重每增加10公斤,足跟承受的压力大约增加30公斤,所以合理减重有助于减轻跟骨刺相关症状。
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很重要,应穿有良好缓冲和支撑的鞋子,如气垫鞋、软底鞋等,避免穿硬底、高跟鞋,减少足跟与地面的直接冲击。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可以用温水泡脚,水温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泡脚15-20分钟,每天1-2次。热敷能够促进足跟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有研究表明,热敷15分钟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约1-2倍,有助于改善足跟部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排出。
2.按摩
由专业人员或自己轻轻按摩足跟部位,按摩力度以能耐受为宜,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按摩可以放松足跟部的肌肉、肌腱等组织,缓解因跟骨刺引起的肌肉痉挛和疼痛。例如,用拇指在足跟部从跟骨结节处向足心方向进行缓慢的揉按,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3.体外冲击波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冲击波的能量刺激,促进足跟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一般需要进行多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2周,具体次数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研究发现,体外冲击波治疗对于跟骨刺引起的疼痛缓解有效率可达70%-80%左右,能够改善患者的行走功能和生活质量。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缓解跟骨刺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使用,儿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影响骨骼发育等,孕妇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对于老年人,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反应等风险,因为老年人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胃溃疡、胃出血等风险。
三、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对于经过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跟骨刺非常大,压迫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况。
2.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跟骨骨刺切除术等。手术需要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一般术后2-3周开始逐渐进行足部的康复锻炼,如脚趾的屈伸活动、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活动等,以促进足部功能的恢复,但康复训练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手术部位损伤。
总之,跟骨刺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一般先尝试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再考虑手术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