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锻炼包括仰卧位抬腿、拱桥运动、游泳,日常保健涵盖姿势保持(站立、坐姿、睡眠)和避免腰部受伤(搬运重物、剧烈运动),通过这些方式帮助不同年龄人群维护腰椎健康,增强腰部肌肉力量,保持正确姿势,减少腰部损伤风险。
一、康复锻炼
1.仰卧位抬腿
做法:患者仰卧在床上,双腿伸直,慢慢抬起一侧下肢,尽量抬高,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两侧下肢交替进行。
意义: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力量,增强髋关节及膝关节周围肌肉的控制能力,同时对腰部肌肉也有一定的间接锻炼作用,有助于维持腰椎的稳定性,一般每天可进行3-4组,每组10-15次。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可根据自身耐受程度调整次数和强度,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适当增加次数,老年患者则要循序渐进。
2.拱桥运动
做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
意义:能够增强腰背肌的力量,改善腰椎的前凸畸形,对腰椎滑脱有一定的康复保健作用。一般每天可做3组,每组10-15个,不同年龄患者同样要依据自身情况调整,比如儿童若有腰椎相关问题需进行此锻炼,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因动作不标准造成损伤。
3.游泳
方式:选择蛙泳等对腰部压力较小的泳姿。
意义:游泳时身体处于漂浮状态,腰椎所受压力减小,同时四肢和腰部肌肉都能得到锻炼,尤其是腰背肌。不同年龄人群都适合游泳锻炼,儿童游泳要注意安全,选择合适的泳池和游泳时间;成年人可每周进行3-4次游泳,每次30分钟左右;老年人游泳时要避免过度疲劳,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游泳强度和时间。
二、日常保健
1.姿势保持
站立:保持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双肩放松,双脚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上。长时间站立时可交替让一只脚后跟稍微抬起,缓解腰部肌肉疲劳。不同年龄人群都要注意保持正确站立姿势,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要培养良好站姿,防止因姿势不当引发脊柱问题;成年人长时间站立工作时更要留意姿势调整。
坐姿:应选择有靠背的椅子,腰部靠紧椅背,保持腰部挺直,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同一高度,双脚平放在地面。避免久坐,每隔30-60分钟起身活动一下腰部。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坐姿要符合其身体发育特点,使用适合儿童身高的桌椅;老年人坐姿同样要保持腰部支撑,防止腰椎进一步受力损伤。
睡眠:睡眠时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仰卧位时可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膝关节微屈,保持腰椎生理前凸;侧卧位时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头,维持脊柱的平直。不同年龄人群的睡眠床垫和睡姿选择都要兼顾身体舒适和腰椎保健,儿童睡眠时要注意床垫不宜过软,防止脊柱变形;老年人若有腰椎滑脱问题,更要注意睡眠时的腰部体位。
2.避免腰部受伤
搬运重物:搬运重物时要屈膝下蹲,用腿部力量起身,避免弯腰搬重物,防止腰部突然受力导致腰椎滑脱加重或复发。不同年龄人群搬运重物都要注意正确方法,儿童一般不会涉及重物搬运,但要避免过度扭曲腰部;成年人搬运重物时务必遵循正确姿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搬运重物更要谨慎,必要时可寻求他人帮助。
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腰部突然扭转、过度屈伸等剧烈运动,如避免长时间快速弯腰捡东西、避免过度弯腰进行重体力劳动等。不同年龄患者都要注意运动防护,儿童要避免进行过于激烈的可能损伤腰部的运动;成年人要根据自身腰椎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老年人要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对腰椎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