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常见运动损伤,由急性扭转或慢性磨损等致伤,有疼痛、肿胀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青少年要热身护具、及时就医,中老年要保养膝关节,女性注意运动保护,特殊职业人群要注意工作姿势动作与定期检查。
一、定义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半月板是位于膝关节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的纤维软骨结构,分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起到缓冲震荡、稳定膝关节等重要作用,当膝关节受到扭转、挤压等暴力作用时,半月板容易发生撕裂损伤。
二、损伤机制
急性损伤:多发生于剧烈运动中,如篮球、足球、滑雪等运动时,膝关节突然扭转,股骨髁与半月板之间的研磨力超过了半月板的承受限度,导致半月板撕裂。例如,运动员在变向冲刺时,膝关节处于屈曲、内收或外展状态,半月板被过度牵拉或挤压而损伤。
慢性损伤:常见于长期从事蹲起、扭转动作的人群,如矿工、搬运工等,由于膝关节反复的磨损,半月板逐渐发生退变,在此基础上,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能引发损伤。比如,长期蹲着工作的人,半月板长期受到挤压和摩擦,容易出现慢性损伤。
三、临床表现
疼痛:受伤后膝关节局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是隐痛,有的则是剧烈疼痛,在行走、上下楼梯、屈膝或伸膝时疼痛可能会加重。例如,上下楼梯时,患侧膝关节在屈曲到一定角度时疼痛明显。
肿胀:受伤后膝关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这是由于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内出血、渗出增加所致。一般在受伤后的数小时内开始出现肿胀,严重时膝关节明显肿胀,皮肤发亮。
弹响或交锁:部分患者在行走时可感觉到膝关节内有弹响,有时还会出现膝关节交锁现象,即膝关节突然卡住,不能屈伸,需要活动一下膝关节才能恢复正常。比如,患者在走路过程中,膝关节突然像被锁住一样不能动,经过晃动后又可以活动。
肌肉萎缩:长期半月板损伤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股四头肌萎缩,表现为患侧大腿肌肉变细,肌力下降。
四、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包括麦氏征、研磨试验等。麦氏征检查时,患者仰卧,患膝完全屈曲,检查者一手放在关节间隙处作触诊,另一手握住足跟后,在对膝关节进行内收和外旋、外展和内旋的同时,逐渐伸直膝关节,若出现疼痛和弹响则为阳性,提示半月板损伤。研磨试验是患者俯卧,患膝屈曲90°,检查者将小腿用力下压,并且作内旋和外旋运动,若引起疼痛,则提示半月板损伤。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膝关节其他骨性病变,如骨折等,但不能直接显示半月板损伤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半月板损伤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类型和程度,如半月板撕裂的形态是纵裂、横裂还是桶柄样撕裂等。
五、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青少年:青少年多因剧烈运动导致半月板损伤,运动时应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如佩戴护膝等,以减少半月板损伤的风险。一旦发生损伤,应及时就医,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中老年:中老年人群半月板损伤多与退变有关,平时应注意膝关节的保养,避免长时间蹲起、爬山等加重膝关节负担的活动。如果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延缓膝关节退变的进程。
女性:女性在生理结构上可能存在一些特点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在运动时更要注意保护膝关节。例如,女性在穿着高跟鞋时,膝关节的受力分布与正常情况不同,容易增加半月板损伤的风险,应尽量减少穿高跟鞋的时间和频率。
特殊职业人群: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需要频繁膝关节屈伸、扭转的职业人群,应注意工作中的姿势和动作,定期进行膝关节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预防半月板损伤的发生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