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引起头痛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及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理疗)和姿势调整;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手术治疗适用于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有明显神经、脊髓受压体征者,并包括前路减压融合术等方式,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个体差异。
一、非药物治疗
(一)物理治疗
1.牵引治疗
对于因颈椎退变、椎间盘突出等导致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迫引起头痛的患者,颈椎牵引可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对神经根、椎动脉的压迫。一般采用坐位或卧位牵引,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年龄较小的儿童不建议采用牵引治疗,因为儿童颈椎发育尚不完善,牵引不当可能造成损伤;成年人通常牵引重量开始可从3-5kg开始,逐渐增加,每次牵引时间15-30分钟,每天1-2次。
2.按摩推拿
专业的按摩推拿可以放松颈部肌肉,改善颈部肌肉紧张状态,缓解因肌肉紧张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的头痛。但对于存在严重颈椎不稳定、脊髓型颈椎病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老年人如果有骨质疏松等情况,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骨折等损伤;儿童由于颈椎结构与成人不同,除非有专业医生评估后认为适合,一般不建议进行按摩推拿。按摩推拿可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通过揉、按、捏等手法作用于颈部肌肉、关节等部位。
3.理疗
热敷:热疗可以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颈部,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可能存在外周神经病变,对温度感知不敏感,热敷时要特别注意温度,避免烫伤;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也需注意温度。
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能够改善颈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照射距离颈部皮肤约30-50cm,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天1-2次。同样,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在进行红外线照射时要密切关注皮肤反应,防止烫伤。
(二)姿势调整
1.工作学习姿势
对于长期伏案工作或学习的人群,保持正确的坐姿和阅读姿势至关重要。应使颈部保持正直,眼睛平视电脑或书本,屏幕或书本与眼睛保持合适距离,一般为30-50cm。避免长时间低头,每隔30-60分钟应活动颈部,做一些颈部伸展运动,如左右转动颈部、前后仰头等。儿童在学习时要注意桌椅高度匹配,确保正确的坐姿,防止因姿势不良引发颈椎病及头痛。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对于头痛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镇痛、抗炎作用。但要注意,老年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需警惕胃肠道不良反应,如可能增加胃溃疡、胃出血的风险,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儿童一般不首选非甾体抗炎药止痛,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有布洛芬等。
2.肌肉松弛剂
如果颈椎病是由于颈部肌肉紧张导致,可使用肌肉松弛剂来缓解肌肉痉挛。例如乙哌立松等,肌肉松弛剂可以放松紧张的颈部肌肉,从而减轻因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但使用肌肉松弛剂时,要注意其可能引起的嗜睡等不良反应,驾驶人员或从事危险工作的人群需谨慎使用;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三、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当颈椎病导致头痛的情况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且存在明显的神经、脊髓受压体征,如上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行走不稳等症状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对于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等患者,经过严格评估后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人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在手术前需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评估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以确定是否能够耐受手术;儿童一般很少采用手术治疗颈椎病引起的头痛,因为儿童颈椎病相对较少见,且手术对儿童颈椎发育影响需充分考虑。
2.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包括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后路减压术等。前路手术主要是解除前方椎间盘、骨赘等对神经、血管的压迫;后路手术则是通过扩大椎管容积来减压。不同的手术方式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和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