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急性肺栓塞的症状表现、不同人群和病史患者的特点及相关提示。典型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分胸膜炎性和心绞痛样)、咯血、晕厥;伴随症状包括咳嗽、心悸、发热、惊恐;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孕妇风险增加诊断难,儿童少见且易误诊;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者症状更典型,有慢性心肺疾病病史者症状易与原有疾病混淆;温馨提示有相关症状尤其是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人群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诊治对预后重要,高危人群要积极预防。
一、典型症状
1.呼吸困难:这是急性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轻者可能在活动后出现,重者在休息时也会感到明显的气促。呼吸困难的程度与肺栓塞的范围有关,大块肺栓塞时呼吸困难往往较为严重,可呈持续性,且进行性加重。对于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原本的呼吸困难症状可能会突然加重。
2.胸痛:可分为胸膜炎性胸痛和心绞痛样胸痛。胸膜炎性胸痛较为常见,是由于栓子刺激胸膜引起,疼痛性质为刺痛或锐痛,随呼吸或咳嗽加重。心绞痛样胸痛较少见,是由于栓子阻塞肺动脉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疼痛性质为压榨性或闷痛,可放射至肩部、颈部或手臂,类似于心绞痛发作。
3.咯血:一般为少量咯血,大咯血少见。咯血是由于肺栓塞部位的肺泡出血所致,通常在肺栓塞发生后24小时内出现。
4.晕厥:可为急性肺栓塞的首发症状,主要是由于大块肺栓塞导致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引起脑供血不足所致。晕厥发作时患者可突然意识丧失,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二、伴随症状
1.咳嗽:多为干咳,也可伴有少量白痰。咳嗽是由于栓子刺激呼吸道或合并肺部感染引起。
2.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是由于肺栓塞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负荷增加,引起心律失常所致。
3.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不超过38.5℃,可持续1-2周。发热是由于肺栓塞部位的炎症反应或合并肺部感染引起。
4.惊恐:部分患者可出现惊恐、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可能与呼吸困难、胸痛等不适症状有关。
三、特殊人群表现
1.老年人:老年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可能仅有轻微的呼吸困难、乏力、意识障碍等症状,容易被误诊或漏诊。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心肺疾病、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可能掩盖肺栓塞的表现。因此,对于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应高度警惕急性肺栓塞的可能。
2.孕妇:孕妇发生急性肺栓塞的风险增加,这与孕期生理变化有关,如血液高凝状态、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等。孕妇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与非孕妇相似,但由于孕期生理变化,诊断相对困难。孕妇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3.儿童:儿童急性肺栓塞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可能仅有咳嗽、发热、气促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肺炎等疾病。儿童发生急性肺栓塞往往有明确的诱因,如先天性心脏病、下肢骨折、长期卧床等。对于有上述诱因的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考虑急性肺栓塞的可能。
四、不同病史患者表现
1.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者:此类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的风险较高,且临床表现可能更为典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患者可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压痛等症状。当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典型症状。
2.有慢性心肺疾病病史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患者,原本就有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发生急性肺栓塞时,这些症状可能会突然加重,且容易被误诊为原有疾病的急性发作。因此,对于有慢性心肺疾病病史的患者,出现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急性肺栓塞的可能。
五、温馨提示
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尤其是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如长期卧床、手术、肿瘤等)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浆D-二聚体检测、心电图、胸部X线、CT肺动脉造影等,以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适当活动、穿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等,以降低急性肺栓塞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