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的病因多样,包括支气管、肺疾病(如COPD、重症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如脊柱畸形、胸廓手术等)、肺血管疾病(如肺动脉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及其他因素(如低氧血症、呼吸道感染等),各病因通过不同机制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发肺心病,呼吸道感染是其急性加重重要诱因,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关病因预防。
一、支气管、肺疾病
1.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引起肺心病最常见的病因,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气道炎症、氧化应激等有关。长期的气道阻塞导致肺组织过度充气、肺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引起肺动脉高压,最终发展为肺心病。据相关研究,约80%-90%的肺心病由COPD引起,在年龄较大且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中更为常见,长期吸烟会加重气道炎症,促进COPD的进展,从而增加肺心病的发病风险。
2.肺实质疾病:如重症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重症肺炎可导致肺部广泛的炎症反应,影响气体交换,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导致肺血管收缩和重构。肺间质纤维化会使肺间质组织增厚、弹性减退,肺顺应性下降,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长期可引发肺动脉高压。在老年人群中,肺部感染反复发作容易引发重症肺炎,进而增加肺心病的发生几率;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肺心病的发生率也会逐渐升高。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1.脊柱畸形:严重的脊柱侧凸、后凸畸形等可导致胸廓活动受限,肺组织受压,通气功能障碍。长期的胸廓畸形会影响肺的正常发育和功能,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引发肺动脉高压。这类患者多在青少年时期就存在脊柱畸形,但由于病情进展缓慢,可能到成年后才逐渐出现肺心病的相关表现。例如,一些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如果畸形严重且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年龄增长,肺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发展为肺心病。
2.胸廓手术:严重的胸廓外伤、胸廓成形术等导致的胸廓广泛粘连、胸廓容积缩小,也可引起肺功能受损,进而引发肺心病。接受过胸廓手术的患者,其肺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容易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长期下来会导致肺血管的改变,引发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
三、肺血管疾病
1.肺动脉栓塞:大块肺栓塞可导致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阻塞,肺循环阻力急剧增加,引起急性肺动脉高压,进而发展为肺心病。肺动脉栓塞的发生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长期卧床的患者、骨折术后患者等是肺动脉栓塞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由于活动减少,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就可能引发肺心病。例如,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如果长时间卧床,未进行适当的抗凝和康复锻炼,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风险较高,进而可能发展为肺心病。
2.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的疾病,最终可导致右心衰竭和肺心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等有关。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相对多见,早期可能仅有活动后气短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最终发展为肺心病。
四、其他因素
1.低氧血症:无论是由上述哪种病因引起的肺部疾病,最终都可能导致低氧血症。长期低氧可使肺血管收缩,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大和增生,血管重构,肺血管阻力增加,形成肺动脉高压,进而发展为肺心病。在儿童群体中,如果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肺部血流异常,也可能引起低氧血症,长期低氧会影响儿童的肺血管发育,增加肺心病的发病风险。例如,法洛四联症患儿由于存在肺动脉狭窄等心脏结构异常,肺部血流减少,容易出现低氧血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发展为肺心病。
2.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肺心病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同时也是促使肺心病病情进展的因素之一。感染可引起气道炎症加重,分泌物增多,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从而促使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升高,加重肺心病的病情。在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群中,呼吸道感染更容易诱发肺心病的急性发作,因此这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如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以降低肺心病的发病风险和急性加重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