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脱位是组成关节的各骨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具疼痛明显、肿胀、关节功能丧失、关节畸形等基本特点,不同类型脱位有差异,诊断靠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儿童和老年等不同人群脱位有其特点。肩关节脱位前脱位常见有方肩畸形等;髋关节脱位后脱位常见患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肘关节脱位多为后脱位且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儿童等人群脱位各有特点,诊断需结合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并考虑不同人群情况。
一、关节脱位的定义与基本特点
关节脱位是指组成关节的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其基本特点包括:关节处疼痛明显,常伴有肿胀,关节功能丧失,外观上可见关节畸形,如肢体长度改变、关节部位出现异常隆起或凹陷等。例如肩关节脱位时,患侧肩部会呈现方肩畸形,正常圆润的肩部轮廓消失,肩峰明显突出。
(一)疼痛表现
脱位部位疼痛较为剧烈,这是因为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组织受到牵拉、损伤,局部炎症反应激活痛觉感受器所致。疼痛程度因脱位的关节及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一般都较为显著,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表述疼痛的能力相对有限,但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止、拒绝活动相关肢体等情况;而老年人可能本身对疼痛的耐受度有所下降,且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疼痛感受可能更为强烈。
(二)肿胀情况
脱位后关节周围组织出血、水肿,导致局部肿胀。肿胀程度与脱位的严重程度相关,严重脱位时肿胀可能较为明显,可伴有皮肤瘀斑。以膝关节脱位为例,受伤后很快会出现膝关节的肿胀,皮肤颜色可能会呈现出青紫色改变。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肿胀消退速度可能也受其自身身体状况影响;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慢,肿胀消退可能会相对迟缓。
(三)关节功能丧失
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后,相应的运动功能无法正常进行。比如髋关节脱位时,患者无法正常行走、屈伸髋关节等。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关节脱位导致的功能丧失会严重影响其日常工作和生活;而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可能在脱位后恢复关节功能的过程中需要更长期的康复训练。
(四)关节畸形
不同关节脱位有其典型的畸形表现。像肘关节后脱位时,肘部呈现靴状畸形,肘后三角关系发生改变。在儿童关节脱位中,由于儿童的骨骼、韧带等组织相对较为柔韧,畸形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更加细致地进行评估;对于有既往关节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脱位时畸形可能会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结合既往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二、不同类型关节脱位的特点差异
(一)肩关节脱位
前脱位较为常见,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如跌倒时手掌撑地,暴力上传导致肩关节脱位。主要特点是方肩畸形、杜加征阳性(患侧手掌搭在对侧肩部时,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贴近胸壁时,手掌不能搭在对侧肩部)。儿童肩关节脱位相对较少见,且由于其解剖特点,复位相对成人可能更容易,但复位后需要更加注意制动,因为儿童关节周围组织的柔韧性可能导致再次脱位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问题,复位后维持关节稳定较为困难。
(二)髋关节脱位
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和中心脱位。后脱位较为常见,多由于髋关节处于屈曲、内收、内旋位时,受到强大暴力导致。后脱位时患肢呈现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由于孕期身体重心改变、韧带松弛等因素,髋关节脱位的风险可能增加,且在处理时需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治疗措施;老年髋关节脱位患者往往恢复较慢,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股骨头缺血坏死等。
(三)肘关节脱位
多为后脱位,表现为肘部疼痛、肿胀、畸形,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儿童肘关节脱位相对较多,因为儿童的肘关节骨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关节周围韧带相对薄弱,在受到外力时容易发生脱位;对于有肘关节既往损伤病史的患者,再次脱位的可能性增大,且脱位后的处理需要更加关注关节软骨等组织的保护。
三、关节脱位的诊断相关特点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关节脱位,如观察畸形、检查关节的被动活动情况等。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对于明确关节脱位的具体情况至关重要,能够清晰显示关节面的对合关系、是否合并骨折等情况。在儿童关节脱位的诊断中,X线检查是常用手段,但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对于老年人,除了关注脱位情况外,还需结合其骨质疏松等情况综合判断脱位的严重程度及可能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