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性幽门梗阻是幽门因溃疡或癌肿等病变致瘢痕狭窄的不可逆性梗阻,常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和胃部肿瘤,临床表现有呕吐、消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上腹部体征,诊断靠胃镜、X线钡餐、实验室检查,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有影响,儿童、老年人、不同性别及不良生活方式者需不同应对,有溃疡病史者要密切随访。
一、定义
瘢痕性幽门梗阻是由于幽门附近的溃疡或癌肿等病变,导致幽门狭窄,且这种狭窄是由瘢痕组织形成所造成的不可逆性梗阻状态。幽门是胃与十二指肠相连的部分,是消化道中最狭窄的部位,正常情况下食物可顺利通过,而发生瘢痕性幽门梗阻时,食物通过受阻。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病因,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进而引起幽门狭窄。例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后,瘢痕收缩可导致幽门梗阻。溃疡引起幽门梗阻的机制主要是炎症水肿和幽门括约肌痉挛为暂时性,可经胃肠减压和药物等治疗缓解,但溃疡愈合后形成的瘢痕为永久性,需手术解决。
2.胃部肿瘤:胃窦癌等胃部肿瘤也可导致幽门梗阻,肿瘤组织生长阻塞幽门通道,随着肿瘤的增大,梗阻逐渐加重。肿瘤引起的幽门梗阻是肿瘤本身占位性病变导致,与瘢痕性因素不同,但同样造成食物通过幽门障碍。
三、临床表现
1.呕吐:是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在餐后一段时间,呕吐量大,呕吐物为宿食,有酸臭味,不含胆汁。这是因为幽门梗阻后,胃内食物无法顺利排入十二指肠,堆积在胃内,不断发酵、腐败,当胃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呕吐。例如,患者进食后数小时可能出现呕吐,呕吐物可多达1000-2000ml。
2.消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由于长期呕吐,患者进食减少,营养摄入不足,同时大量丢失胃液中的胃酸、钾等电解质,可导致患者出现消瘦、乏力、脱水、低氯低钾性碱中毒等表现。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干燥、弹性减退,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碱中毒时可出现手足抽搐等症状。
3.上腹部体征:可见胃型和蠕动波,空腹时上腹部可摸到振水音,这是因为胃内有大量潴留的食物和液体,当用手叩击上腹部时可听到水的振动声。
四、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幽门部位的病变情况,明确是否存在溃疡、肿瘤等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例如,能清晰看到幽门处的瘢痕组织、溃疡形态或肿瘤的生长情况等。
2.X线钡餐检查:口服钡剂后,可观察胃的排空情况及幽门部位的狭窄程度等。可见胃扩张,钡剂通过幽门困难,幽门管变窄等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可出现低氯低钾性碱中毒,血液生化检查显示血清氯、钾降低,血气分析提示pH值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等。
五、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及应对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发生瘢痕性幽门梗阻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幽门肥厚等疾病有关。儿童患者在诊断和治疗时需特别注意,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例如,手术治疗时要尽量选择对儿童创伤小、恢复快的术式,同时要密切关注术后营养支持,以保证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需求。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幽门梗阻可能与多种基础疾病相关,如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诊断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多器官功能减退,在进行胃镜等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治疗上要更加谨慎,充分评估手术风险等。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在消化性溃疡导致的瘢痕性幽门梗阻中,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有关,如男性可能更多地存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习惯可能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风险,进而导致幽门梗阻。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女性也可因消化性溃疡等原因发生瘢痕性幽门梗阻。
3.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不规律:长期饮食不规律,如不定时进餐、暴饮暴食等,会增加患消化性溃疡的风险,进而可能引发瘢痕性幽门梗阻。因此,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饥过饱。
吸烟饮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刺激胃黏膜,影响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溃疡的发生几率,从而可能导致幽门梗阻。建议患者戒烟限酒,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4.病史因素: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若溃疡反复发作,就更有可能发展为瘢痕性幽门梗阻。这类患者需要长期密切随访,定期进行胃镜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幽门梗阻的迹象,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对于有胃部肿瘤家族史的人群,也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胃部肿瘤导致的幽门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