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各有特点。临床表现上,一般人群起病急,有咳嗽、咳痰等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可反映感染类型,病原学检查有多种方法;影像学检查里胸部X线或CT能显示肺部病变情况,不同人群表现也有区别。
一、临床表现
1.症状方面
一般人群:通常起病较急,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可伴有发热,体温可高可低,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例如,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多有脓性痰,病毒性肺炎可能表现为干咳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可能还会有拒食、呼吸急促等表现,婴儿可能出现口吐泡沫等特殊症状;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不明显,而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非呼吸道症状为主。
特殊性别:一般无明显因性别差异导致的特殊临床表现,但女性在妊娠期患社区获得性肺炎时,需特别关注对胎儿的影响,其症状可能因身体生理状态改变而有所不同。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时,原有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会加重,且更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时,感染可能更难控制,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2.体征方面
一般人群:肺部可闻及湿啰音,严重时可有呼吸音减弱、管状呼吸音等。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肺炎体征可能有差异,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可能出现肺实变体征,表现为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
儿童人群: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检查时可能发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等,肺部体征因年龄不同有所差异,婴儿可能呼吸频率增快更明显,肺部听诊湿啰音可能不典型。
老年人群: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肺部体征可能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呼吸音减低或少许湿啰音,容易被忽视。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一般人群: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伴有核左移;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例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血常规常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升高,伴核左移。
儿童人群: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血常规特点有所不同,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变化情况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白细胞计数可能波动较大;病毒性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变化可能更明显,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老年人群:老年人血常规可能存在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的情况,这与老年人机体反应性较低有关,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仍可能提示细菌感染。
2.病原学检查
痰液检查:痰涂片革兰染色可初步判断病原体是细菌还是真菌等,痰培养可以明确病原体种类及药物敏感性,有助于指导抗生素的选择。但咳痰受标本留取方法等影响,可能存在污染情况,所以需要规范留取痰液标本。例如,对于怀疑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患者,痰培养可能培养出肺炎链球菌。
血培养: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败血症的重要方法,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培养阳性可明确病原菌,尤其是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血培养阳性对指导治疗非常关键。如果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表现,血培养阳性的可能性较大。
核酸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核酸检测技术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病原体核酸,可快速、早期诊断病原体,如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病毒等的核酸,对于早期明确病因有重要意义。例如,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可快速诊断流感病毒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或CT检查
一般人群:胸部X线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见肺部炎症浸润影,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肺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典型表现为大叶性或lobar分布的炎症浸润影;支原体肺炎常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改变,影像学可见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胸部CT对于肺部病变的显示比X线更清晰,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典型肺炎、肺部隐蔽部位病变(如纵隔旁、肺尖等部位)以及判断胸腔积液等情况更有优势。
儿童人群: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胸部X线或CT表现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儿童肺部组织发育特点可能导致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如婴幼儿肺炎可能更容易出现肺纹理增粗、小片状浸润影等,且需要注意与正常胸片表现相鉴别,避免过度诊断。
老年人群: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胸部影像学表现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部的斑片状浸润影,容易合并胸腔积液等情况,而且需要与老年人本身的肺部基础疾病(如COPD、肺间质纤维化等)相鉴别,胸部CT在鉴别诊断中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