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的原因众多,包括胃肠道疾病相关,如胃炎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生活方式等引发,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有关,肠炎由感染、食物中毒等导致,肠梗阻因机械性(肠道粘连、肿瘤等)、动力性(腹部手术肠麻痹等)因素引起;腹腔脏器其他疾病相关,胆囊炎由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症等导致,胰腺炎与胆道疾病、暴饮暴食等有关;全身性疾病相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铅中毒因长期接触含铅物质;还有腹部外伤和心理因素等也可引发肚子痛。
一、胃肠道疾病相关原因
胃炎:多种因素可引发胃炎,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较为常见的原因,幽门螺杆菌会破坏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导致胃黏膜炎症,从而引起肚子痛,其疼痛多无明显规律,可能为隐痛、胀痛等。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诱因,像长期大量饮酒、过度吸烟,酒精和尼古丁会直接刺激胃黏膜;长期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反复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导致肚子痛。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患病,对于儿童来说,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等也可能诱发胃炎出现肚子痛。
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样是重要病因,溃疡处受胃酸刺激会出现疼痛,疼痛具有一定规律性,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发作,如餐后1-2小时左右,然后缓解,下次进食后又可能重复。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常见原因,这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引发胃溃疡及肚子痛。不同性别患病情况有一定差异,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更易患病,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复发风险较高。
肠炎:感染性肠炎多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如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等感染肠道后,会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出现肚子痛、腹泻等症状。食物中毒也可引发肠炎导致肚子痛,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后,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表现。对于儿童而言,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因感染等因素引发肠炎肚子痛;而一些有肠道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炎症性肠病患者,本身肠道处于易激状态,更易因各种诱因出现肠炎发作肚子痛。
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常见原因有肠道粘连、肠道肿瘤等,肠道粘连可能是既往腹部手术等原因引起,肠道内的内容物通过受阻,导致肠道扩张、蠕动紊乱,出现肚子痛,疼痛多为阵发性绞痛,同时伴有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动力性肠梗阻可能与腹部手术导致的肠麻痹、电解质紊乱等有关,肠道动力异常,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引起肚子痛。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肠梗阻,老年人群由于肠道功能衰退、可能存在肠道肿瘤等情况风险较高,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等也可能增加肠梗阻风险,有腹部手术史的人群肠道粘连风险高易引发肠梗阻肚子痛。
二、腹腔脏器其他疾病相关原因
胆囊炎:胆囊结石是引发胆囊炎的常见原因,结石刺激胆囊壁,引起胆囊炎症,发作时右上腹会出现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右侧肩部等部位,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胆道蛔虫症也可导致胆囊炎,蛔虫进入胆道引起胆道梗阻,继发胆囊炎症出现肚子痛。不同性别中女性相对更易患胆囊炎,尤其是肥胖、多次妊娠的女性,生活方式中高脂饮食等会增加患病风险,有胆囊相关病史的人群复发风险高。
胰腺炎:胆道疾病如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等可引起胰管梗阻,导致胰腺炎,胰腺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出现肚子痛,多为左上腹或中上腹剧烈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暴饮暴食是常见诱因,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会促使胰腺过度分泌,引发胰腺炎肚子痛。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青年人群中因暴饮暴食等诱因患病较多,老年人群可能因胆道疾病等基础病因引发胰腺炎肚子痛,有胆道疾病病史等人群需注意预防胰腺炎。
三、全身性疾病相关原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体内酮体蓄积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肚子痛,同时还伴有多饮、多食、多尿加重,以及呼气有烂苹果味等症状。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发生,尤其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生活方式中不规律用药、饮食不节制等会增加发病风险,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需严格控制血糖预防酮症酸中毒引发肚子痛。
铅中毒:长期接触含铅物质的人群易发生铅中毒,铅会损害胃肠道等多个系统,导致肚子痛,还可能伴有贫血、神经系统症状等。比如从事铅相关行业的工人,儿童如果误食含铅物品也可能导致铅中毒肚子痛,特殊工作环境人群需做好防护避免铅中毒。
四、其他原因
腹部外伤:腹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后,可能导致腹腔内器官损伤,如肝脾破裂等,会引起肚子痛,同时可能伴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外伤导致肚子痛,尤其是有腹部外伤风险的人群,如从事高危职业者、儿童玩耍时易发生外伤等情况。
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肚子痛,这种疼痛往往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疼痛程度和表现可能因个体心理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受心理因素影响出现肚子痛,长期处于高压生活方式下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