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与骨质增生本质上并无区别,二者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表述。
骨质增生是医学上的规范术语,指骨骼在长期应力刺激、退行性变或慢性损伤等因素作用下,局部骨组织发生异常增生,形成骨性突起,以增强骨骼稳定性。而骨刺是民间对骨质增生的通俗称呼,因其形态类似“刺”状突起而得名,实际并非真正的“刺”,而是骨骼边缘的骨赘。
二者均属于骨骼的适应性改变,常见于中老年人,多发生于关节、脊柱等负重部位,如膝关节、颈椎、腰椎等。多数情况下,骨刺/骨质增生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若增生部位压迫周围组织(如神经、血管或关节软骨),则可能引发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因此,无论是称“骨刺”还是“骨质增生”,均指同一病理现象,治疗原则也一致,无症状者无需干预,有症状者需通过药物(如双氯芬酸钠)、理疗或手术缓解压迫,改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