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的原因一般包括痔疮、肛裂、肠道炎症、肠道肿瘤、上消化道出血等。
1.痔疮
痔疮是便血常见原因,表现为排便时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液鲜红,与粪便不混合,常伴随肛门瘙痒或疼痛,多因排便用力导致痔核破裂引起。
2.肛裂
排便时粪便摩擦肛裂创面,会出现少量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伴有剧烈疼痛,便后疼痛可持续一段时间,常因便秘、大便干结诱发。
3.肠道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会导致肠黏膜充血、糜烂,出现黏液血便或脓血便,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病程多呈慢性反复发作。
4.肠道肿瘤
结直肠癌等肠道肿瘤,早期可出现便血,血液颜色暗红或伴有黏液,后期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体重下降等,需警惕恶性病变可能。
5.上消化道出血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消化液作用后,排出时呈黑色柏油样便,若出血量大、速度快,也可能出现暗红色血便,常伴随呕血、腹痛。
若出现便血且原因不明,或便血频繁、量多,伴有腹痛、体重下降、排便习惯改变等情况,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肛肠科就诊,通过肠镜、胃镜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