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的症状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全身症状;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局部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手术治疗。

一.症状
1.腹泻
每日排便次数增多,轻者3-4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粪便多为糊状或稀水样,混有黏液、脓血,呈间歇性发作,与饮食、情绪密切相关。例如,食用辛辣食物后可能加重症状。
2.腹痛
疼痛部位以左下腹或下腹部为主,性质多为隐痛、胀痛或痉挛性疼痛。排便后腹痛常缓解,但病情严重时可能持续存在。
3.里急后重
患者频繁产生便意,但每次排便量少,便后仍有坠胀感。这是炎症刺激直肠黏膜,导致排便反射异常所致。
4.黏液脓血便
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与粪便混合形成黏液脓血便,是病情严重的重要标志。
5.全身症状
长期炎症可导致营养不良,出现乏力、消瘦、贫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低热,若出现高热需警惕感染。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栓剂可减轻黏膜炎症。诺氟沙星胶囊、甲硝唑片用于肠道感染,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蒙脱石散吸附病原体,缓解腹泻;洛哌丁胺胶囊慎用于重症患者,以上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
2.局部治疗
灌肠疗法是将康复新液、复方黄柏液涂剂直接灌入肠道,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3.生活方式干预
以低纤维、易消化食物为主,如小米粥、蒸蛋羹,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减少肠道负担。还需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焦虑,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4.手术治疗
适用于肠穿孔、肠梗阻、大出血或药物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如结肠切除术、回肠造口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