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症状一般包括胸骨后疼痛、吞咽不适、反酸烧心、咽部异物感、恶心呕吐等。

1.胸骨后疼痛
炎症刺激食道黏膜,可引发胸骨后烧灼感或刺痛,尤其在吞咽食物时疼痛加重,有时疼痛还会放射至背部。
2.吞咽不适
吞咽时感觉食物通过食道缓慢,有滞留感或哽咽感,严重时可能因食道黏膜水肿而出现吞咽困难。
3.反酸烧心
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刺激黏膜产生反酸感,同时伴有胸骨后烧灼感,平卧或弯腰时症状可能更明显。
4.咽部异物感
反流的胃酸刺激咽喉部,导致咽部出现异物感、干燥或疼痛,部分人还会频繁清嗓。
5.恶心呕吐
食道黏膜受炎症影响,敏感性增加,可能出现恶心,严重时引发呕吐,呕吐物可能带有血丝。
食道炎治疗方法包括抑酸药物治疗、促胃动力药应用、黏膜保护剂使用、调整饮食习惯、改善生活方式等。
1.抑酸药物治疗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食道黏膜的刺激,促进炎症愈合,是治疗食道炎的基础用药,患者要遵医嘱使用。
2.促胃动力药应用
如盐酸伊托必利胶囊、莫沙必利,可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缓解反酸、烧心等症状,患者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服用。
3.黏膜保护剂使用
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药物能在食道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轻胃酸和食物对黏膜的损伤,辅助修复炎症部位,患者要遵医嘱服用。
4.调整饮食习惯
避免辛辣、过烫、油腻食物及咖啡、酒精,少食多餐,餐后避免立即平卧,睡前2-3小时不进食,减少食道刺激和反流。
5.改善生活方式
控制体重,避免穿过紧衣物,减少腹部压力;抬高床头15-20厘米睡眠,可减少夜间反流,助力食道炎症恢复。
若出现吞咽困难加重、呕吐频繁且带血、体重明显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胃镜检查明确病情,避免食道黏膜损伤加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