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有得治,治疗方法分非手术和手术两类。非手术有间歇导尿(膀胱残余尿量多可选,儿童用合适导尿管且轻柔操作,成人注意无菌)、药物治疗(M受体拮抗剂可抑制逼尿肌不自主收缩但需依病情选且部分患者用需谨慎)、膀胱训练(定时排尿、憋尿训练等,儿童家长协助,成人依膀胱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手术有膀胱扩大术(膀胱容量过小者适用,需评估病情)、尿流改道术(严重泌尿系统并发症且其他治疗无效时考虑,创伤相对大),治疗需个体化并密切随访调整。
间歇导尿: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膀胱功能情况可选择间歇导尿。一般来说,当膀胱残余尿量较多时可考虑。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粗细的导尿管,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成人也需注意无菌操作等。通过间歇导尿可以帮助患者排空尿液,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研究表明规范的间歇导尿能有效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和泌尿系统状况。
药物治疗:有一些药物可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比如M受体拮抗剂,能抑制膀胱逼尿肌的不自主收缩。但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像对于有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明显梗阻的患者使用需谨慎,因为可能会加重相关症状。
膀胱训练:包括定时排尿、憋尿训练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进行训练,逐渐帮助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成人也可通过自身意识来进行膀胱训练,不过要根据膀胱的具体容量和功能情况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等。比如初始可设定每2-3小时排尿一次,然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但要以不引起膀胱过度充盈为原则。
手术治疗
膀胱扩大术:适用于膀胱容量过小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通过手术扩大膀胱容量,改善膀胱功能。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如患者的全身状况、膀胱及尿道的具体病变情况等。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到其生长发育的因素,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
尿流改道术:当神经源性膀胱导致严重的泌尿系统并发症,如反复严重感染、肾功能损害等,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可能会考虑尿流改道术。例如回肠膀胱术等,但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尿液引流情况、有无并发症等。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随访,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