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气胸由利器等贯穿胸壁致胸膜腔与外界相通引起,病理生理有患侧胸膜腔负压消失、肺被压缩、纵隔扑动影响循环等改变,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及胸壁伤口等体征,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紧急处理是封闭伤口变闭合性气胸,后行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
开放性气胸是一种胸部创伤性疾病,多因利器或弹片等贯穿胸壁,使胸膜腔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所致。例如,胸部被尖锐物体刺伤、高速车祸导致胸壁破损等情况都可能引发开放性气胸。
二、病理生理改变
当发生开放性气胸时,患侧胸膜腔负压消失,肺被压缩,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同时,纵隔会随呼吸左右摆动,这种纵隔扑动会影响静脉回流,进而影响循环功能。
三、临床表现
1.症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可伴有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还可能有胸痛,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和损伤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2.体征:胸壁可见开放性伤口,呼吸时可听到空气进出伤口的吸吮样声音,患侧胸廓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等。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通过视诊可见胸壁伤口,触诊可能发现皮下气肿等,听诊可闻及异常呼吸音等。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患侧肺萎陷,纵隔移位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1.紧急处理:首先要立即封闭伤口,用无菌敷料如凡士林纱布等封闭胸壁伤口,使其变为闭合性气胸,阻止外界空气继续进出胸膜腔。
2.进一步治疗:然后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排出胸腔内的积气积液,促进肺复张。对于合并有严重肺裂伤或支气管断裂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开放性气胸时,由于其生理特点,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在治疗过程中需格外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如选择合适的封闭敷料和引流装置等,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2.老年人:老年人发生开放性气胸时,常合并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封闭伤口和胸腔闭式引流等操作要轻柔准确,密切监测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孕妇:孕妇发生开放性气胸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治疗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封闭伤口和胸腔闭式引流等操作需谨慎,密切监测母婴情况,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