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分为急性闭角型、原发性开角型、先天性青光眼等类型,不同类型发病时症状各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眼压升高等,间歇期可缓解但易再发,慢性期有眼痛等且视力视野渐损,绝对期视力全失且眼痛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多无症状,进展期视野缺损,晚期仅存管状视野;先天性青光眼婴幼儿型有畏光等,青少年型症状与原发性开角型相似易延误,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有家族史者需警惕。
发作期:
眼压急剧升高:患者会突然出现眼胀、眼痛,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部,还可能伴有视力急剧下降,严重时仅存光感。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例如,有研究显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眼压可迅速升高至50mmHg以上,远高于正常眼压范围(10-21mmHg)。
眼部体征:眼部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前房浅,瞳孔中度散大,呈竖椭圆形,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间歇期:
患者可自觉症状缓解,视力部分恢复。但房角部分开放,在一定诱因下可再次发作。
慢性期: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眼痛、眼胀,视力逐渐下降,视野逐渐缩小。眼部检查可见眼压轻度升高,角膜轻度混浊,前房变浅,虹膜节段性萎缩等。
绝对期:
视力完全丧失,患者可出现眼部疼痛难忍,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眼部检查可见眼压极高,角膜混浊,视神经萎缩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往往在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视野缺损较明显时才被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感觉眼胀、眼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
进展期:视野逐渐缺损、缩小,患者可能会出现行动不便等情况,因为视野缩小会影响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例如,患者在行走时可能会碰撞到周围物体。
晚期:仅存管状视野,患者几乎丧失所有视力,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如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的行走、穿衣等活动。
先天性青光眼
婴幼儿型青光眼:
患儿常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眼部检查可见角膜增大,直径常超过12mm,角膜混浊,前房深,眼压升高。由于婴幼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不适,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的异常表现,如频繁揉眼等。
青少年型青光眼:
发病时症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可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眼胀等,但青少年可能因学习等原因,对视力下降的感知相对不敏感,容易延误病情。
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青光眼发病时的症状可能在表现程度和被察觉的难易程度上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群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青光眼的症状可能被掩盖;女性在一些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更年期等,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眼压,从而使青光眼症状有所变化。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发病时更应警惕相关症状,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