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预激综合征是常见功能性肠病,有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及其他消化道症状等表现。腹痛部位不定,多下腹和左下腹,排便或排气后缓解,不同生活方式可影响;排便习惯有腹泻型、便秘型、交替型,不同年龄性别有一定表现特点且受生活方式影响;粪便性状因类型而异,生活方式会改变其程度;其他消化道症状有腹胀等,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对其有影响。
腹痛
特点: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疼痛程度各异,一般不会进行性加重,夜间睡眠时通常不会痛醒。
与年龄性别关系: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腹痛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差异,但一般女性可能对疼痛更敏感,在相同程度腹痛时可能更易察觉和描述。
与生活方式关系: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生活方式可能会使腹痛症状加重,而规律的作息、适度的运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痛。
排便习惯改变
腹泻型:排便次数增多,一般每日3-5次左右,多为糊状便,个别患者可多达10余次,排便不受睡眠和禁食限制,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便秘型: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
腹泻便秘交替型:既有腹泻发作,又有便秘表现。
与年龄性别关系:年轻患者可能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等因素更易出现腹泻型为主的表现;中老年患者便秘型相对多见,但也有部分存在交替情况。女性在月经前期可能便秘型症状会加重,而青春期女性可能因情绪波动等因素腹泻型表现更突出。
与生活方式关系:长期久坐、缺乏膳食纤维摄入的生活方式易导致便秘型肠预激综合征;而频繁进食辛辣刺激食物、饮酒等可能诱发腹泻型发作。
粪便性状异常
腹泻型患者粪便多呈稀糊状,也可呈水样便,部分患者粪便表面有黏液,但无脓血。
便秘型患者粪便干结,外观像羊屎,有些患者粪便细如铅笔状。
与年龄性别关系:一般无明显因年龄性别导致的特殊粪便性状差异,但女性在孕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出现便秘型时粪便性状改变更明显的情况。
与生活方式关系:长期饮水不足会使便秘型患者粪便更干结,而如果进食过多油腻、不易消化食物则可能加重腹泻型患者粪便性状异常的程度。
其他消化道症状
腹胀:程度不一,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般程度较轻。
烧心、早饱:少数患者有此类表现。
与年龄性别关系: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腹胀等症状可能通过哭闹等方式体现,而老年患者可能因消化功能本身减退,腹胀等症状相对更易出现且持续时间可能较长。女性在孕期由于子宫增大等因素可能会加重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与生活方式关系:暴饮暴食的生活方式易加重腹胀、早饱等消化道症状,而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这些症状。